[实用新型]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7238.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4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孟金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金来 |
主分类号: | B03C3/34 | 分类号: | B03C3/34;H01T23/00;A61L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4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抽走 臭氧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
背景技术
电除尘装置和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如果将电除尘装置用于清除进入室内气流中的灰尘,这些臭氧会随着电除尘装置排出的空气进入到室内,而臭氧在室内被吸入体内后,能迅速转化为活性很强的自由基-超氧基(O2-),主要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从而造成细胞损伤。臭氧可使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过程中花生四烯酸增多,进而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变,志愿者研究表明,接触0.09ppm臭氧2小时后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显著下降;浓度达0.15ppm时,80%以上的人感到眼和鼻粘膜刺激,100%出现头疼和胸部不适。由于臭氧能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损伤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纤毛,从而削弱了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因此,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臭氧还易于继发上呼吸道感染。臭氧浓度在2ppm时,短时间接触即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咳嗽、头疼。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作用,导致电除尘装置在被用于室内新风系统时,会给人们带来大量臭氧随之室内进入困扰;同样的,使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也会造成室内臭氧超标,进而会损害人们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电除尘器的放电极或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放电极生成的大量臭氧抽走,减少或避免臭氧进入室内危害人体健康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包括金属管,金属管的侧壁上设有抽气口,金属管的端口与排风管的进气口相通,排风管的出气口与抽风机的进气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其中所述金属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放电针。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其中所述金属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金属管呈网状或栅栏状布置,每个金属管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抽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其中所述抽气口穿过放电针的侧壁或针尖与外界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其中多个所述金属管沿竖直方向并列布置或沿水平方向并列布置,金属管的二端分别与一个排风管的进气口相通,每个排风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抽风机的进气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其中所述金属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矩形,所述抽气口的直径为5~50mm,相邻的抽气口之间的距离为10~120mm,相邻的金属管之间的距离为50~150mm。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其中所述抽气口的直径为10~40mm,相邻的抽气口之间的距离为20~100mm,相邻的金属管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其中所述金属管为不锈金属管或碳金属管制成的芒刺线或锯齿芒刺线,金属管的二端分别与一个排风管的进气口相通,每个排风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抽风机的进气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其中所述抽气口的直径为5~50mm,相邻的抽气口之间的距离为10~120mm,相邻的金属管之间的距离为50~150mm。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其中所述抽气口的直径为10~40mm,相邻的抽气口之间的距离为20~100mm,相邻的金属管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在使用时,开启抽风机,即可在排风管内、金属管内形成负压,并令金属管外面位于多个抽气口附近含有大量臭氧的气体被抽入金属管内,进入金属管内的气体随后会沿着金属管和排风管被抽风机抽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可将电除尘器的电极生成的大量臭氧清从进入室内的气流中除掉,或者是将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放电极生成的大量臭氧抽走,由此可减少或避免臭氧进入室内危害人体健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的金属管部分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抽走臭氧的放电极,包括金属管1,金属管1的侧壁上设有抽气口2,金属管1的端口与排风管3的进气口相通,排风管3的出气口与抽风机4的进气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金来,未经孟金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7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