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82143.0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6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安;葛洪召;臧宇辉;崔振;成海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26 | 分类号: | B60G11/26;B60G11/30;B60P1/1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32220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211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车 油气 悬架 液压 控制系统 | ||
1.一种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承载车轮的悬架基台、用于提供动力的齿轮油泵(16)、液压油箱(1)、及与液压油箱(1)连接的油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布置在悬架基台上的货箱/悬架切换阀(2)、货箱举升阀(18)、前悬架阀(4)、后悬架阀(10)、齿轮油泵(16)、三桥升降阀(5)、多个油缸、及设置在油路上的管路滤清器(3)和进油滤清器(14);
所述液压油箱(1)通过油路与进油滤清器(14)连接,所述进油滤清器(14)与货箱/悬架切换阀(2)连接,所述货箱/悬架切换阀(2)用于控制切换货箱举升系统(20)与悬架系统(21);
当货箱/悬架切换阀(2)切换至货箱举升系统(20)时,所述液压油箱(1)内的液压油经进油滤清器(14)供至货箱举升阀(18)上的进/回油口,控制货箱举升阀(18)置于货箱举升/下降位置,进而液压油进入货箱举升油缸(19),实现货箱举升/下降;
当货箱/悬架切换阀(2)切换至悬架系统(21)时,液压油箱(1)内的液压油经管路滤清器(3)分别供至前悬架阀(4)、后悬架阀(10)和三桥升降阀(5)的进油口,通过控制前悬架阀(4)、后悬架阀(10)和三桥升降阀(5)相应动作,实现各悬架油缸的压缩或拉伸;
所述油缸包括一桥悬架油缸(17)、二桥悬架油缸(15)、三桥悬架油缸(13)、四桥悬架油缸(11)和五桥悬架油缸(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自卸车上的一桥(22)、二桥(23)和三桥(24),其左、右各均设为一组油缸,每组油缸的上、下腔并联;
所述一桥(22)、二桥(23)和三桥(24)的左、右两组油缸互连,且一组的有杆腔与另一组的无杆腔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自卸车上的四桥(25)、五桥(26)的单侧油缸为一组;且单侧有杆腔与另一侧无杆腔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桥(24)上设有用于驱动三桥(24)升降的液压油缸和三桥升降阀(5)、用于监测三桥(24)位置的气压和行程传感器、及用于控制三桥(24)锁止的油缸锁止阀;
当三桥升降阀(5)控制提升三桥(24)时,气控阀处于常闭状态,使三桥(24)与一桥(22)、二桥(23)断开连接,通过气控开关和电信号逻辑通断来同时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实现三桥(24)的提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阀(4)包括进油单向阀一(27)、进油单向阀二(28)、进油控制电磁阀一(29)、进油控制电磁阀二(30)、回油控制电磁阀一(31)、回油控制电磁阀二(32),及控制左右侧油缸互联的电磁阀一(33)、电磁阀二(34)、电磁阀三(35)和电磁阀四(36);
当一桥(22)、二桥(23)、三桥(24)、四桥(25)和五桥(26)的单侧或两侧油缸伸长时,齿轮油泵(16)的液压油顶开进油单向阀一(27)、进油单向阀二(28),进油控制电磁阀一(29)、进油控制电磁阀二(30)处于导通状态,给悬架油缸的无杆腔供油;
当油缸回油状态时,回油控制电磁阀一(31)、回油控制电磁阀二(32)处于导通状态,油液经T口回到液压油箱(1);
当车辆需要车架调平或油缸回中位时,电磁阀二(34)、电磁阀三(35)处于断开状态,断开左右侧油缸的连接,同时电磁阀一(33)、电磁阀四(36)处于导通状态,使单侧油缸上下腔联通,实现差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基台上还设有阻尼阀、蓄能器,所述阻尼阀包括设置在三桥悬架油缸(13)一侧的前桥阻尼阀(6)、设置在后悬架阀(10)一侧的后桥阻尼阀(7);
所述蓄能器包括设置在前桥阻尼阀(6)一侧的前桥蓄能器(12)、及设置在后桥阻尼阀(7)一侧的后桥蓄能器(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821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独立后悬架
- 下一篇:一种可用于不同车型路谱采集的稳定杆连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