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侧沟电缆槽液压自行式模板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4334.2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9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旺仁;暴金龙;舒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旺仁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谭晓欣 |
地址: | 224500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电缆 液压 自行 模板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侧沟电缆槽液压自行式模板台车。
背景技术
隧道工程的侧沟、电力电缆槽及通信信号电缆槽是隧道的附属工程,一般在隧道施工的后期开始作业。目前,传统的施工方法通常是采用小块组合钢模板施工。
现有技术的缺点主要有:一、质量较差,缺棱掉角及蜂窝麻面等问题较多;二、小块钢模板施工,其安装、拆模及转运都需要较多的人员配合,不仅作业强度高,而且作业效率较低,综合施工成本较高;三、自动化程度太低,与国家提倡的机械化施工要求背道而驰,不利于行业进步。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侧沟电缆槽液压自行式模板台车,能够实现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隧道侧沟电缆槽液压自行式模板台车,包括主框架以及位于主框架左右外侧的模板装置;所述主框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根竖向立柱,且两侧的竖向立柱左右位置相对,主框架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连接于同侧竖向立柱底部的纵向水平梁,且纵向水平梁的前后侧分别连接有竖向支腿;左右侧的纵向水平梁的底部还分别安装有液压行走机构,所述液压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轨道、第一水平油缸、及沿行走轨道的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和第二竖向油缸,所述第一和第二竖向油缸的上端均连接纵向水平梁底面,第一竖向油缸的下端连接有主驱动轮,第二竖向油缸的下端连接有副驱动轮;所述行走轨道包括一对侧面板和一对顶面板,所述一对侧面板和一对顶面板之间形成顶面具有纵向开口的导轨腔,所述主驱动轮、副驱动轮限制于导轨腔内;所述第一水平油缸设置于导轨腔内,其一端与主驱动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行走轨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模板装置包括边模板、通信信号电缆槽模板、侧沟模板、电力电缆槽模板,还包括与竖向立柱对应连接的水平支撑杆、套装于水平支撑杆上的水平套管、用于驱动水平套管沿水平支撑杆移动的第二水平油缸;所述边模板、通信信号电缆槽模板、侧沟模板、电力电缆槽模板上方对应连接有第三竖向油缸、第四竖向油缸、第五竖向油缸、第六竖向油缸;所述第三竖向油缸、第四竖向油缸、第五竖向油缸、第六竖向油缸与水平套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平套管与对应的竖向立柱之间设置有斜拉装置,所述斜拉装置包括斜拉套管,及分别与斜拉套管两端螺纹连接的丝杆,斜拉套管的两端通过丝杆与水平套管、竖向立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通信信号电缆槽模板、侧沟模板、电力电缆槽模板上方还分别连接有背撑装置,所述背撑装置包括竖向套管和活动伸缩杆,所述竖向套管的上端与水平套管固定连接,活动伸缩杆能沿竖向套管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五竖向油缸以及侧沟模板上的背撑装置的上端部高出于水平套管顶面。
进一步,所述边模板与对应的竖向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撑油缸和斜向油缸。
进一步,所述边模板具有不锈钢面层。
进一步,所述主驱动轮、副驱动轮分别包括轮轴以及连接轮轴两端的滚轮;所述导轨腔内设置有一对导轨。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油缸的活塞杆与行走轨道固定连接,其缸体与主驱动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左右位置相对的竖向立柱的顶部连接有横向支撑梁,横向支撑梁上设置有数根纵向支撑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式的液压模板模板台车,解决了隧道水沟电缆槽等侧沟附属工程施工质量差、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侧沟、通信信号电缆槽及电力电缆槽等附属工程只需一次浇筑砼成型,且通过水平油缸等构件,完全实现了台车全自动前进、后退或是转向的功能,大大提升了其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国内隧道施工机械自动化的程度,提升施工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速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1-1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2-2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侧沟电缆槽液压自行式模板台车,包括主框架1,所述主框架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根竖向立柱2,且两侧的竖向立柱2左右位置相对,左右位置相对的竖向立柱2的顶部连接有横向支撑梁3,横向支撑梁3上设置有数根纵向支撑梁4;主框架1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连接于同侧竖向立柱2底部的纵向水平梁5,且纵向水平梁5的前后侧分别连接有竖向支腿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旺仁,未经周旺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4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