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5279.1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9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浩;马永香;谢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新耀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B01D9/02;A23D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1403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油 冬化 结晶 反应 | ||
1.一种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组件(100),所述输入组件(100)包括氮气进入口(101),所述氮气进入口(101)设置在所述反应罐的外部,与设在反应罐内部的氮气置换盘管(102)相接;
控制组件(200),设置在反应罐的上端;
输出组件(300),包括气体出口(301),所述气体出口(301)设置在反应罐的上端,所述气体出口(301)与呼吸阀(400)相接,排除置换出来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出口(301)通过连接组件(800)与呼吸阀(400)连接,所述连接组件(800)包括压片(801),所述压片(801)底部设有弹簧(801a),所述弹簧(801a)压住所述气体出口(301)的上端,所述压片(801)外端的压盖(802)的内螺纹与所述气体出口(301)的外螺纹(301a)配合,通过松紧所述压盖(802)控制弹簧(801a)的挤压程度,固定所述呼吸阀(400)和所述气体出口(301)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还包括冷凝组件(500),所述冷凝组件(500)包括冷却盘管(501),所述冷却盘管(501)呈螺旋状,自反应罐下端至其上端;还包括,
夹套(502),所述夹套(502)包在所述反应罐的外部,采用保温橡塑保温材质,保证了反应罐内部的温度不会随热量的散失而出现大的波动;
冷媒进口(503)和冷媒出口(504),所述冷媒进口(503)分为第一冷媒进口(503a)和在其上方的第二冷媒进口(503b),所述第一冷媒进口(503a)与所述冷却盘管(501)的下端相接,所述第二冷媒进口(503b)在所述夹套(502)上;
冷媒出口(504),所述冷媒出口(504)分为第一冷媒出口(504a)和在其下方的第二冷媒出口(504b),所述第一冷媒出口(504a)与所述冷却盘管(501)的上端相接,所述第二冷媒出口(504b)在所述夹套(50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300)包括溢流口(302),所述溢流口(302)设置在所述夹套(502)的上方,所述氮气进入口(101)的下方;
还包括设置在反应罐底部的出油口(3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还包括感应组件(600),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液位感应部件(601)和温度感应部件(602),所述液位感应部件(601)分为高液位感应部件(601a)和低液位感应部件(601b),所述高液位感应部件(601a)在所述溢流口(302)处,所述低液位感应部件(601b)在所述第一冷媒进口(503a)处;
温度感应部件(602)分为第一温度感应部件(602a)和第二温度感应部件(602b),所述第一温度感应部件(602a)的旁边设有第一温度计接口(603a),所述第二温度感应部件(602b)的旁边设有第二温度计接口(603b),以监控油脂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200)包括电机部件(201)和与之相连接的转轴部件(202),所述转轴部件(202)上设有搅拌部件(203),所述搅拌部件(203)与所述转轴部件(202)垂直相接,且所述转轴部件(202)连接的最底端的搅拌桨(203a)设置在所述低液位感应部件(601b)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203)由两块叶片通过第一装夹部件(203b)将两块叶片固定,通过第二装夹部件(203c)将所述搅拌部件(203)固定在所述转轴部件(202)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7任一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组件(100)还包括进油口(103),所述进油口(103)设置在所述氮气置换盘管(102)以上,所述溢流口(302)以下的位置;
所述氮气置换盘管(102)设置在反应罐体内的进油口(103)和溢流口(302)之间,所述氮气换盘管(102)侧下方和侧上方均匀分布有细孔(102c),以置换罐内油面以上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新耀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新耀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52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