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顺序输送混油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6099.3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6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卢绪涛;王大鹏;徐佳楠;马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鹏 |
主分类号: | F17D1/14 | 分类号: | F17D1/14;F17D3/01;F17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品 实验装置 管道顺序输送 动力系统 桁架 不锈钢波纹软管 数据采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 安全环保 测量设备 混合油品 模拟顺序 实验管道 输送管道 数据测量 顺序输送 影响顺序 油罐油品 储油罐 离心泵 主管道 掺混 储存 计算机 流动 主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顺序输送混油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管道系统,主体安装在实验桁架上,与动力系统用不锈钢波纹软管连接;储油罐,用于储存两种不同油品及混合油品;动力系统,为油品流动提供动力的两台离心泵;数据测量与数据采集系统,安装在主管道上,且与计算机相连。实验装置用于模拟顺序输送管道中存在的两种不同油品前后顺序输送油品掺混特性,通过切换不同油罐油品顺序进入主管道及调整桁架角度,完成目标实验。本装置充分考虑了影响顺序输送混油的因素,紧密结合现场实际工况且具有结构合理、测量设备先进、安全环保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顺序输送混油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成品油管道一般采用顺序输送多种油品,相邻批次油品之间必然产生混油,混油段的跟踪和混油量的控制是成品油管道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在地形复杂、高差起伏大的地区建成的成品油管道,其混油特性、工艺过程控制及运行管理更为复杂,且混油处理、贬值存在经济损失。
现在世界各大管道公司都采用适用于所辖成品油管道的混油计算公式,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与实际完全相符的混油计算公式。大部分混油计算公式都描述了混油量与输送距离、管径和雷诺数的关系,其中奥斯汀混油经验计算公式的应用最广泛,该公式不包含某条管道特有的性质,如管径变化、沿线地形和结构等对混油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沿线温度、停输、输送次序等工艺控制过程对混油的影响,计算结果仍与现场数据存在差异,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混油形成过程,准确预测混油量,是提高成品油管道运行管理水平的关键问题。
实验环道作为研究流体管流特性的主要研究手段,其实验结果对实际管道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指导作用,在国内外应用较多。如研究油气水多相管流的实验环道、原油管道输送蜡沉积实验环道、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环道等,但这些环道装置都不能用于不同油品顺序输送流动特性分析及不同工况的混油形成过程。
发明内容
为了模拟不同油品顺序输送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顺序输送混油实验装置,该管道顺序输送混油实验装置可以测量观察不同条件下管道混油的生成过程及生成量,从而对顺序输送混油规律进行研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道顺序输送混油实验装置,包括:
实验管道系统,能够用于实验观测;
储罐系统,包括第一储油罐和第二储油罐;
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离心泵和第二离心泵;
连接管线系统,包括输入主管线和返回主管线,输入主管线的一端与该实验管道系统的入口端连接,输入主管线的另一端与第一离心泵和第二离心泵分别连接,返回主管线的一端与该实验管道系统的出口端连接,返回主管线的另一端与第一储油罐的入口和第二储油罐的入口分别连接,第一储油罐与第一离心泵连接,第二储油罐与第二离心泵连接。
该实验管道系统含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实验段、第二实验段和第三实验段,第一实验段和第三实验段均为透明有机玻璃直管,第二实验段为弯曲的不锈钢管,输入主管线的一端与第一实验段的入口端连接,返回主管线的一端与第三实验段的出口端连接。
第一实验段的长度为10米,第一实验段呈水平状态,第二实验段的长度为1.6米,第三实验段的长度为10米,第三实验段为水平或倾斜状态,第一实验段和第三实验段均设置于桁架上。
该储罐系统还包括第三储油罐,返回主管线的另一端还与第三储油罐的入口连接,第一储油罐、第二储油罐和第三储油罐均为设有呼吸阀的不锈钢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鹏,未经王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6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