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气管封堵装置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9718.2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3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E05F15/611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6375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封堵 装置 程式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排气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气管封堵装置,以及具有该排气管封堵装置的增程式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排水系统能力均较弱,雨季都会出现内涝现象,车辆被淹没进水的事件比比皆是。增程式车辆更为特殊,增程器不直接驱动车辆,只发电,并根据电量高低自动启停。如果车辆涉水时,增程器停止,会导致发动机进水,损坏发动机并使车辆抛锚。
增程器发动机的启停是根据电量确定的,当电量低时,发动机开始工作;当电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发动机停止工作,发动机停止不受驾乘人员控制。如果车辆涉水时,发动机停止工作,将会导致发动机进水,损坏发动机并使车辆抛锚。因此必须增加一种排气管封堵装置,使增程器发动机在停止工作时对排气管进行封堵,防止进水。
目前车辆均未对此问题进行针对性设计,虽然有通过提高排气管中段/尾部或者增加一个较高的副排气管分支来解决问题,但是通过这种方法会导致安装布置困难,而且部分排气管分支还需布置在驾驶室内,结构复杂,不适宜大规模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封堵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容易实现;在排气管末端增加一个堵盖,当增程器停止工作时,由电机驱动使堵盖将排气管末端的排气端口封堵,可有效防止进水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排气管封堵装置,用于设置在排气管的末端,排气管封堵装置包括底座、堵盖和电机,底座固定在排气管上,电机安装在底座上,堵盖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能够带动堵盖转动使堵盖将排气管的排气端口堵上或者打开。
进一步地,底座可拆卸地固定在排气管的末端上;或者底座与排气管的末端为一体制成。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环箍固定部,环箍固定部套设固定在排气管末端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内设有轴孔,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在轴孔内且可在轴孔内转动。
进一步地,底座上还设有第二安装部,电机通过外壳固定在第二安装部上。
进一步地,堵盖包括堵盖本体、第一接脚和第二接脚,第一接脚和第二接脚分别与堵盖本体相连,第一接脚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接脚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接脚和第二接脚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电机的输出轴三者的截面形状相同且均为多边形。
进一步地,堵盖本体于靠近排气管的排气端口一侧的表面设有橡胶层或尼龙层。
进一步地,电机与发动机控制器电性连接,或者电机与设置在驾驶室内的触发开关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在排气管的末端设有上述排气管封堵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容易实现;2.密封性强,可有效防止进水问题。3.在排气管尾部增加一个堵盖,当增程器停止工作时,由电机驱动,可手动或者自动对排气管进行封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排气管封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机与发动机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电机与驾驶室内的触发开关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排气管封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排气管封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排气管封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排气管封堵装置包括排气管10、底座20、堵盖30和电机40,排气管10的尾部设有堵盖30,排气管10与底座20通过固定螺栓紧固,堵盖30与底座20轴接,电机40设置在底座20上。排气管10的尾部设有堵盖30,堵盖30的开关由电机40控制。电机40包括输出轴43,堵盖30能绕输出轴43轻松旋转,电机40控制输出轴43驱使堵盖30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9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