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5388.6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5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悬置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悬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生产制造中,发动机悬置主要用于支撑动力总成质量,确保动力总成在整车上的正确位置,避免动力总成和周边部件干涉造成相关部件的损坏,同时对动力总成具有限位作用,防止其在运动中产生的过大位移。
发动机悬置系统分为前悬置和后悬置系统,其中前悬置主要有两种结构,叉式结构和支撑梁结构,其中叉式结构安装方便且成本低廉、动力总成的维护方便且车辆通过性较好,一般情况下,普通轻型卡车及较小动力总成车辆普遍采用叉式结构。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前悬置结构示意图,采用普通叉式结构,由发动机连接板01及发动机前支架02组成,发动机连接板和发动机前支架由螺栓螺母组装后装配在车架总成03的内侧,具体如图2所示。
现有技术的叉式结构前悬置中,由于连接方式采用了采用螺栓螺母,“口”型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往往影响车架内侧管线路布置。另外,在此种结构中,发动机前支架两侧筋板的存在影响发动机胶垫装配与拆卸,不利于整车服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影响车架内侧管线路布置及装配与拆卸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包括车架连接板、支撑板及筋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车架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筋板分别与所述车架连接板及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车架连接板固定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筋板穿过所述开口;
所述筋板包括车架连接部和支撑板连接部;所述车架连接部的外侧端面与所述车架连接板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连接部的上端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车架连接板包括车架连接板本体,在所述车架连接板本体的上下两端均同向弯折形成上弯折部和下弯折部,在所述上弯折部及所述下弯折部上均设置有车架安装通孔;所述上弯折部与所述下弯折部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车架连接板本体。
所述支撑板所在平面与所述车架连接板本体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所述车架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部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支撑板所在平面与所述车架连接板本体之间的夹角。
所述筋板共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相互平行且形状相同。
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两个发动机安装孔,两个所述发动机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筋板的外侧及所述第二筋板的外侧。
自所述车架连接板的上端向下端延伸时,所述车架连接部的宽度逐渐增加;自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向所述车架连接板方向延伸时,所述支撑板连接部的宽度逐渐增加。
所述车架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筋板分别与所述车架连接板及所述支撑板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与车架连接板之间的焊接固定连接及筋板的结构,取消了螺栓螺母连接结构,使得发动机悬置支架的整体重量降低,且提高了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刚度及可靠性,而且提高了装配的方便性。
本技术方案采用双筋板中置托举支撑板,在满足悬置对强度、刚度、可靠性的需求基础上实现轻量化设计,同时提高装配拆卸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前悬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前悬置在车架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悬置支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悬置支架的侧视图;
图5为发动机悬置支架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发动机连接板,02发动机前支架,03车架总成,1车架连接板,2筋板,3支撑板,4车架,5发动机悬置胶垫,11车架连接板本体,12上弯折部,13下弯折部,21第一筋板,22第二筋板,201车架连接部,202支撑板连接部,31开口,32发动机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如图3至图5所示,包括车架连接板1、支撑板3及筋板2;支撑板3与车架连接板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筋板2分别与车架连接板1及支撑板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53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置胶垫总成
- 下一篇: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采煤机摇臂位姿监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