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阻尼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9852.9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3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孙胜战;王新宇;张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44;F16F9/34;F16F9/36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2204 | 代理人: | 石岱,曹静安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阻尼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是一种适用于需要减振器阻尼随行驶条件变化而调节的各种车辆的悬架上的可调节阻尼减振器。
背景技术
车辆对减振器阻尼大小的要求会随负载、道路状况等行驶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当行驶条件变化时,不能调节阻尼的减振器难以起到理想的减振效果,将影响车辆舒适性。
目前能够调节阻尼的减振器通常采用磁流变或电流变技术,基于磁流变液或电流变液通过不同间隙流道所产生的阻尼力,使振动衰减,其阻尼力可通过外加磁场或电流调节,上述类型的减振器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成本昂贵,通常应用在少量高级越野车和高档轿车上,无法在普通汽车上普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能够随车辆驾驶条件的改变而调节减振器阻尼的大小,同时能够改善车辆舒适性的可调阻尼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包括上吊环总成Ⅰ、下吊环总成Ⅱ、储油缸、工作缸、导向器总成Ⅲ、空心活塞杆、实心活塞杆、活塞阀系总成Ⅳ、压缩阀系总成Ⅴ、调节拉臂,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调节阀体总成Ⅵ,所述实心活塞杆下面开有一个纵向的过油通道A,所述实心活塞杆下面横向开有与过油通道A连通的通油孔一,所述空心活塞杆上开有与通油孔一对应的通油孔二,所述调节阀体总成Ⅵ设置在实心活塞杆下面的纵向过油通道A内;所述调节阀体总成Ⅵ由单向阀体、限位铁柱、钢珠构成,其中所述单向阀体轴向由上至下开有上调节孔、中调节孔和下调节孔,所述上调节孔和下调节孔的直径大于中调节孔的直径,所述钢珠设置在中调节孔的上方,所述限位铁柱横向设置在单向阀体上端的上调节孔内钢珠的上方,所述下调节孔上端横向加工有节流孔;所述的空心活塞杆的上端连接用于调节阻尼力大小的调节拉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需要减振器阻尼随车辆行驶条件变化而调节的各种车辆的悬架(包括半主动悬架)上。和以前的可变阻尼减振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把压缩阀由单向进油阀改成双向压缩阻尼阀,当腔内压力过高时,可迅速双向泄压,避免了以往可变阻尼减振器在低速度孔产生阻尼力时,非线性阻尼力过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在位于减振器实心活塞杆外部加了一个可以旋转的空心活塞杆,空心活塞杆和实心活塞杆间紧密配合,在实心活塞杆和空心活塞杆上都钻有可以相通的孔,实心活塞杆顶部端面焊接带定位槽的圆片,空心活塞杆上端设有跟定位槽对应的调节拉臂,当调节拉臂位于起点的时候,两个孔相通,形成低阻尼,当把调节拉臂旋转到终点的时候,孔被空心活塞杆堵住,形成高阻尼。实际可根据路况来确定阻尼力的大小。
3、为了全面考虑各种车辆行驶条件下驾驶员对减振器阻尼强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位于驾驶室内的开关设置,实现在驾驶室内进行阻尼调节。驾驶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如负载、路面条件等),在驾驶室内随时将阻尼调节到合适档位,从而获得最佳的减振效果。
4、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控制简单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塞阀系总成Ⅳ和调节阀体总成Ⅵ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缩阀系总成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剖面图。
附图标记:下吊环1、下尼龙套2、下钢套3、储油缸4、压缩阀座5、挡圈6、第三调整垫圈7、压缩阀片8、压缩阀杆9、流通阀片10、弹簧片11、下O型圈12、空心活塞杆13、实心活塞杆14、限位挡圈15、密封圈16导向器17、调节拉臂18、上吊环19、上尼龙套20、上钢套21、上O型圈22、油封23、第一厚垫片24、第一调整垫圈25、强化压缩阀片26、单向阀体27、限位铁柱28、钢珠29、活塞30、节流阀片31、第二调整垫圈32、第二厚垫片33、活塞螺母34、工作缸35、过油通道A、通油孔一B1 、通油孔二B4、中间调节孔B2、节流孔B3、上调节孔B5、下调节孔B6、过油环间隙B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98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