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挡变速控制保护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1086.X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8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冠龙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F16H61/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林丽英 |
地址: | 363107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 控制 保护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顶变速控制保护模块。
背景技术
新能源混合动力车运用变速器能实现提高汽车的动力与节油效果,为了实现如低速高转矩、高速缓转矩的不同汽车运行工况,提高汽车驾驶性能和舒适性,变速器经常设计成带两个变速挡位。变速器布置安装在整车底盘,与驱动电机等其他动力传输结构进行机械联接,加上变速器因其本身内部精密而又复杂的的机械构造,动力传动的整体性和机械性能要求很高;一旦损坏,售后维修难度大且成本高,另外汽车经常大负载下高转速、大转矩运行,挡位切换不准确就造成变速器内部的机械部件硬性打坏,造成严重的损坏结果。所以严格控制和保护变速器挡位切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显得非常重要。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入研究,遂得到本案一种两挡变速控制保护模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挡变速控制保护模块,其具有能够精准控制挡位切换且能够避免因软件出错、硬件故障引起的切错挡、两挡同时切换的问题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两挡变速控制保护模块,包括输入区和输出区,所述输入区包括一挡信号输入端和二挡信号输入端,所述输出区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第一主触点、第二主触点、第一常开辅助触点、第二常开辅助触点、第一常闭辅助触点和第二常闭辅助触点,工作时所述第一主触点和第二主触点同时动作,所述第一常开辅助触点和第二常闭辅助触点悬空,所述第二常开辅助触点连接一挡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与一挡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三主触点、第四主触点、第三常开辅助触点、第四常开辅助触点、第三常闭辅助触点和第四常闭辅助触点,工作时所述第三主触点和第四主触点同时动作,所述第三常闭辅助触点和第四常开辅助触点悬空,所述第三常开辅助触点连接二挡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与二挡信号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常闭辅助触点与所述第四主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常闭辅助触点与第一主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主触点与二挡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主触点与一挡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输入区包括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
所述第三继电器包括第三线圈、第五主触点、第六主触点、第五常闭辅助触点、第六常闭辅助触点、第五常开辅助触点和第六常开辅助触点,所述第五主触点和第六主触点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线圈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为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四继电器包括第四线圈、第七主触点、第八主触点、第七常闭辅助触点、第八常闭辅助触点、第七常开辅助触点和第八常开辅助触点,所述第四线圈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为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五继电器包括第五线圈、第九主触点、第十主触点、第九常闭辅助触点、第十常闭辅助触点、第九常开辅助触点和第十常开辅助触点,所述第五线圈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为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九常闭辅助触点和第十常闭辅助触点为所述一挡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九常开辅助触点和第十常开辅助触点为所述二挡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五常开辅助触点、第六常开辅助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七主触点、第八主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七常开辅助触点、第八常开辅助触点分别于所述第九主触点、第十主触点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的两端分别并联有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因软件出错、硬件故障引起的切错挡、两挡同时切换的问题,避免变速器挡位切换问题导致的变速器损坏的问题,提高了整车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挡变速控制保护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
第一主触点-10;第二主触点-11;第三主触点-12;
第四主触点-13;第五主触点-14;第六主触点-15;
第七主触点-16;第八主触点-17;第九主触点-18;
第十主触点-19;第一常开辅助触点-20;第二常开辅助触点-21;
第三常开辅助触点-22;第四常开辅助触点-23;第五常开辅助触点-24;
第六常开辅助触点-25;第七常开辅助触点-26;第八常开辅助触点-27;
第九常开辅助触点-28;第十常开辅助触点-29;第一常闭辅助触点-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冠龙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冠龙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10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