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转向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9645.5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0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满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孙静 |
地址: | 20182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转向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转向壳体。
背景技术
为了减轻驾驶员在车辆转向时的负担,汽车中通常采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来协助驾驶员完成车辆转向动作。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常包括转向管柱、扭矩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电机,扭矩传感器设置于转向管柱,扭矩传感器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电子控制单元,且电子控制单元与电机电连接。然而,电线自然垂落或需手动系绑,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或耗费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电线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或耗费工时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转向壳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动转向壳体,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具有齿条空腔,所述齿条空腔用于安装齿条;
转向驱动端部,所述转向驱动端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一端部并与所述主体部分一体成型,所述转向驱动端部具有齿轮空腔,所述齿轮空腔用于安装齿轮,所述齿轮空腔与所述齿条空腔相连通;
环形夹持器,所述环形夹持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中部的外壁面。
在本方案中,环形夹持器内可以放置导线,从而可以将导线快捷且可靠地固定到主体部分上,进而提高扭矩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的电连接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环形夹持器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中部的外壁面,所述固定部上设有一固定轴;
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夹爪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固定轴贯穿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控制部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界定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中远离所述第一控制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中远离所述第二控制部的一端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之间设有弹性部件。
较佳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较佳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中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设置的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弧形凸起,若干所述第一弧形凸起沿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中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设置的表面设有若干第二弧形凸起,若干所述第二弧形凸起沿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较佳地,所述电动转向壳体包括多个所述环形夹持器,多个所述环形夹持器沿所述主体部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较佳地,所述主体部分的一端部设有压块孔,所述压块孔与所述齿条空腔、所述齿轮空腔相连通并用于安装压块和弹簧。
在本方案中,压块孔用于安装压块和弹簧,能够施力给齿轮,使其与齿条有效啮合,避免在转向过程中齿轮脱离于齿条而产生间隙影响转向效果。
较佳地,所述压块孔的轴线与所述主体部分的轴线垂直并与所述转向驱动端部的轴线垂直,且所述转向驱动端部的轴线与所述主体部分的轴线垂直。
较佳地,所述主体部分的两端部均设置有一安装座,每一所述安装座均与所述主体部分一体成型,且每一所述安装座均设有安装孔。
在本方案中,安装座的设置便于将主体部分非常牢固地、稳定地安装于汽车的前侧。
较佳地,每一所述安装座包括:
圆柱形安装本体,所述圆柱形安装本体上设有所述安装孔,且所述圆柱形安装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部分的长度方向垂直;
两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圆柱形安装本体的两侧并沿所述主体部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一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圆柱形安装本体的外壁面,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壁面。
较佳地,每一所述安装孔内嵌设有橡胶件。
在本方案中,橡胶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主体部分产生的振动。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导线快捷且可靠地固定到主体部分上,进而提高扭矩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的电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转向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与图1对应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转向壳体的环形夹持器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动转向壳体:1
主体部分:10
转向驱动端部:11
齿轮空腔: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96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