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门手控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0539.9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84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浩;李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F02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门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油门手控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内部构件中,内燃机上控制燃料供量的装置被称为油门,油门的作用在于操纵节气门开度控制可燃混合气的流量,改变发动机的转速和功率,以适应汽车行驶的需要。其中,由于电子油门具有没有机械磨耗、精确性高的优点,被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中,电子油门的工作过程可以为:通过位置传感器采集油门踏板深浅与快慢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给车载电脑,车载电脑对该信息进行分析并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根据该控制指令驱动节气门打开相应的开度。
现有的汽车中,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通常设置在同侧,为了避免驾驶员误踩,通常在驾驶室内还设置有油门旋钮。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油门旋钮,只能实现手动控制油门大小的功能,并停留在某一位置,从而,需要驾驶员手动将油门旋钮复位到零,使得操作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门手控装置及汽车,实现刹车、挂空挡、变换档位后油门自动复位到零的功能,简化驾驶员的操作,使驾驶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油门手控装置,包括:旋钮以及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用于与汽车上的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旋钮连接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能够带动所述旋钮回到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包括微型电动机,所述微型电动机还用于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旋钮与第一壳体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带动所述旋钮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外设置有卡圈,所述卡圈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旋钮中设有与所述卡圈上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件,所述旋钮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定位件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卡圈运动的驱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包括:第一旋转臂、第二旋转臂以及第三旋转臂,所述第一旋转臂和/或第二旋转臂中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所述定位件,所述第三旋转臂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包括顶针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顶针上,且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顶针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顶针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卡圈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第一端设置有电磁阀顶柱;所述电磁继电器伸出所述电磁阀顶柱时,所述电磁阀顶柱带动所述顶针朝向所述卡圈运动,以与所述卡圈上的定位孔配合;所述电磁继电器收缩所述电磁阀顶柱时,所述顶针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回落,以使所述旋钮能够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继电器还用于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以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油门信号时,所述电磁继电器控制所述电磁阀顶柱收缩。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中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罩设所述电磁继电器上,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电磁阀顶柱通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仪表板,所述仪表板上设置有油门手控装置,所述油门手控装置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油门手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门手控装置及汽车,通过对油门手控装置的旋钮设置复位件,通过所述复位件带动所述旋钮回到初始位置,从而实现刹车、挂空挡、变换档位后油门自动复位到零的功能,简化驾驶员的操作,使驾驶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油门手控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油门手控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油门手控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油门手控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油门手控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油门手控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四。
其中,100-旋钮;110-第一旋转臂;120-第二旋转臂;130-第三旋转臂; 101-顶针;102-第二弹簧;200-第二壳体;300-复位件;310-微型电动机; 320-第一弹簧;400-电子控制单元;500-传感器;600-第二壳体;700-卡圈; 800-电磁继电器;801-电磁阀顶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05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集电杆落杆控制装置和一种无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