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落球冲击试验台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0650.4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0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程磊华;杨震;唐小玲;王坤瓒;任建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试验 台架 | ||
1.一种落球冲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包括:
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的两个桅杆(11),两个所述桅杆(11)相对设置;
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多个平衡调节孔(13);
与所述平衡调节孔(13)配合连接的调节螺栓(2);
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桅杆(11)之间的多个栓柱(14),其中,多个所述栓柱(14)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桅杆(11)和所述栓柱(14)分设于所述基座(1)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多个滑道(12),多个所述滑道(12)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栓柱(14)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与所述滑道(12)滑动连接的夹片(3);
Z向滑竿(4),所述Z向滑竿(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桅杆(11)连接;
与所述Z向滑竿(4)滑动连接的Y向滑竿(6);
与所述Y向滑竿(6)滑动连接的球台(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球冲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滑竿(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与所述桅杆(11)配合的第一连接结构(42),所述桅杆(11)通过穿设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2)与所述Z向滑竿(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球冲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2)通过螺栓(5)与所述桅杆(11)固定连接;所述Z向滑竿(4)包括螺栓(5)未拧紧时相对于所述桅杆(11)上下滑动的状态以及螺栓(5)拧紧时相对于所述桅杆(11)固定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球冲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3)包括L型挡板、夹片尾钩(31)和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夹片尾钩(31)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所述支撑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L型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结构形成为与所述滑道(12)相配合的结构;所述夹片尾钩(31)通过橡皮筋与其中一所述栓柱(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球冲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滑竿(6)上设置有与所述Z向滑竿(4)配合的第二连接结构(61),所述Z向滑竿(4)通过穿设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1)与所述Y向滑竿(6)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球冲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台(7)包括圆柱形中空结构的掷球筒(73)和支撑梁(75),其中,
所述掷球筒(73)与所述支撑梁(7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7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激光笔(72)的支架,所述激光笔(72)与所述掷球筒(73)的开口相对;所述支撑梁(75)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所述Y向滑竿(6)配合连接的滑槽(7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球冲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形成有放置激光笔(72)的第一圆形开口,所述第一端上形成有所述掷球筒(73)的所述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为第二圆形开口,且所述第二圆形开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圆形开口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球冲击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滑竿(6)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74)相对应的第二滑道,所述球台(7)通过所述滑槽(74)与所述第二滑道的配合连接,能够沿所述Y向滑竿(6)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06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载模块电源用印制板振动工装
- 下一篇:歇脚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