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铁车箱内侧板组件布设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7933.1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4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汪凝;徐萌;娄云子;杨依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D33/00 | 分类号: | B61D33/00;B61D37/00;B61D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箱 内侧 组件 布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车箱内侧板组件布设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地铁逐渐成为现代化城市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根据当前地铁空间结构单一,空间利用率低,实用性不足,地铁换乘空间中的座位十分有限,缺少弹性,不满足高峰期换乘等候停留使用,尤其是对车厢小型空间缺少人性化设计等问题,针对地铁座位进行设计改造,通过一系列设计方案解决现存问题,从而提升地铁空间品质。
针对普通地铁乘坐空间的不能灵活运用、乘车环境简单枯燥、乘车舒适度欠佳这三个主要问题,本申请通过对地铁车箱本体的内侧板上的组件布局进行设计,从而将有效的改善以上三种普遍存在的地铁乘坐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车箱内侧板组件布设结构,其能够大大提高地铁车箱的空间利用率和实用性,便于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铁车箱内侧板组件布设结构,包括车箱本体,所述车箱本体的内侧板上设置有折叠座椅组件和翻转扶手靠板组件,所述折叠座椅组件包括设置在车箱本体的内侧板上依扶吧台、开设在依扶吧台侧面上的多个座椅收容凹槽、和枢接设置在座椅收容凹槽内的座板,所述座板内端部设置有限位撑,在依扶吧台内设置有与限位撑对应的横撑,所述座板的枢接轴上套设有复位扭簧;所述翻转扶手靠板组件包括设置在内侧板上的靠板收容凹槽、和枢接设置在靠板收容凹槽内的靠板,所述靠板的活动端开设有锁孔,所述内侧板中设置有与锁孔对应的插销和驱动插销动作的动力推杆;所述靠板的外侧设置有扶手撑杆,所述靠板的枢接轴上设置有复位扭簧。
所述靠板收容凹槽内设置有与靠板的活动端对应的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与动力推杆电连接。
所述车箱本体的内侧板上还设置有旋转插座组件,所述旋转插座组件包括开设在内侧板上的凹槽、枢接设置在凹槽内的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的插座、设置在外壳体的枢接轴上的从动锥齿轮、以及设置在内侧板上的驱动电机和主动锥齿轮,所述外壳体整体呈圆柱状,所述外壳体的前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支付二维码和插孔。
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翻转限位挡板。
所述车箱本体的内侧板上设置有多媒体显示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铁运营时对车厢空间的使用效率、乘客的乘车舒适度和趣味性。新型地铁座位将座位、多媒体互动区、多功能吧台、多功能靠板,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以往普通地铁的乘车体验。
对于折叠座椅组件的结构设计,其可以灵活的根据车厢乘客的人流变化来收缩和展开座位,以此在车厢人流较大时通过收缩座位来增大车厢的站位空间,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同时新型地铁座位关注座椅椅面倾斜度以及椅面高度、座深、座宽等的相互关系,使乘客享受较为舒适的乘坐状态。
本申请采用座椅和吧台相结合的结构设计,根据人体工学中的理论,本实用新型在一定高度上设置有小型吧台。在车厢人流较大座位收回的时候吧台给予乘客一个舒适稳定的倚靠对象,同时,吧台前壁设置有若干多媒体互动屏幕和旋转式插座,从而增加地铁乘坐的趣味性,基础设施插座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翻转扶手靠板组件采用开合的形式,为乘客提供倚靠的对象,同时靠板上设置有扶手撑杆,在人流较大的时候,可收回靠板,提供扶手支撑,以此提供更多的把手来帮助乘客保持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折叠座椅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翻转扶手靠板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旋转插座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为内侧板、2为依扶吧台、3为座椅收容凹槽、4为座板、5为限位撑、6为横撑、7为复位扭簧、8为靠板收容凹槽、9为靠板、10为锁孔、11为插销、12为动力推杆、13为扶手撑杆、14为接近传感器、15为外壳体、16为驱动电机、17为二维码、18为插孔、19为多媒体显示屏、20为翻转限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财经大学,未经浙江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7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直流电机的汽车制动助力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铁路长途运输用球壳板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