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轨式探伤车的底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72035.X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4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远;叶剑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远;叶剑鸣 |
主分类号: | B61K9/10 | 分类号: | B61K9/10;B61D15/12;B61F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轨 探伤 底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探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双轨式探伤车的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列车在加速和制动过程中以及通过钢轨接缝、弯道和道岔时,对钢轨造成摩擦、挤压、弯曲和冲击作用,在这些反复的作用下,钢轨极易产生损伤。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繁忙,线路状况较差,钢轨伤损率较高,钢轨因伤损折断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危及行车安全。因此,为了确保机车的安全运行,铁路系统需要经常对铁轨进行探伤检测,以探测钢轨的轨头和轨腰范围内的疲劳缺陷和焊接缺陷,以及轨底锈蚀和月牙掉块、轨头压溃等损伤情况,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
目前,国内各铁路局纷纷使用轨道探伤车,沿各局路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排查。现有的探伤车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搬到铁路上,使用完毕后再从铁路上搬下来,其重量较重,造成搬运不变,且耗费较大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轨探伤小车的底盘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搬运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轨式探伤车的底盘结构,包括下底盘及套设于该下底盘上的上底盘,所述下底盘包括对中固定架、连接设于该对中固定架前端的前轴、连接设于该对中固定架后端的后轴及可转动设于前轴两侧与后轴两侧的行走轮,所述下底盘的对中固定架呈井字形,该上底盘包括套设于下底盘的对中固定架上的框架,所述框架呈工字形,其包括第一水平框、与第一水平框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水平框及连接设于第一水平框与第二水平框之间的纵框,所述纵框的下表面形成刚好套设于下底盘的对中固定架上的框体。
优选方案为,所述前轴上设有电机、脚刹、手刹、及分别与脚刹及手刹电连接的刹车断电器。
优选方案为,所述电机为无刷直流差速电机,其上设有电机制动器,该电机制动器分别通过不同的刹车线与脚刹及手刹固定。
优选方案为,所述上底盘还包括设于框架上的水泵、水槽、40芯工业插座及后灯。
优选方案为,所述下底盘的上方铺设有2㎜的防滑铝板。
优选方案为,所述上底盘的后方左右两侧各设一水泵。
优选方案为,各水泵为直流高压隔膜泵,两个水泵分别控制双轨探伤车的前进洒水及后退洒水。
优选方案为,所述上底盘的前方设有一接线盒,该接线盒上设有40芯工业插座,该上底盘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9芯插座,后灯的电源线穿过框架连接到40芯接头,9芯插座的电缆连接到40芯接头,水泵的电源线通过框架连接到40芯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双轨式探伤车的底盘结构通过下底盘及套设于下底盘上的上底盘构成,使上底盘可轻易的从下底盘上拆卸下来,从而便于双轨探伤车的拆分及安装,以便于其在使用时的搬运,节约人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轨探伤小车底盘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下底盘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上底盘倒置后的立体图。
图中:
10、下底盘;20、上底盘11、对中固定架;12、前轴;13、后轴;15、行走轮;14、网线插槽;16、电机;17、脚刹;18、手刹;19、刹车断电器;130、编码器;21、框架;22、水泵;23、水槽;24、40芯工业插座;25、后灯;210、第一水平框;211、第二水平框;212、纵框;28、球阀;29、9芯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该双轨式探伤车的底盘结构包括下底盘10及套设于该下底盘10上的上底盘20,该下底盘10与上底盘20分别为相互可分的单个个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远;叶剑鸣,未经陈志远;叶剑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72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探伤车用藕合液设备
- 下一篇:移动式铁道车辆用上/卸砂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