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轨道衡自动报警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88183.0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6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韩士红;刘金光;李占军;潘超;单保峰;高坤;杨文博;陈冰;王明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6 | 分类号: | G01G19/06;G01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金旭鹏,肖冰滨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轨道 自动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衡自动报警系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衡自动报警的系统。
背景技术
神华黄骅港务公司生产二部翻车机CD456789火车称重设备轨道衡共计6台,每台轨道衡包括“重车”称重系统、“空车”称重系统两台设备,分别称重“重车”和“空车”,两台设备接入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获取重车和空车数据,工控机将数据采集系统获取的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最后得到火车装载煤炭重量。工控机上装有实时监测软件,可以实时查看每节火车重车和空车数据,并且能够自动保存所有数据。
定位车每次牵两节火车进入翻车机平台进行翻卸,整列车依次向前移动通过轨道衡称重系统,翻车机操控人员通过翻车机控制系统HMI实现对翻车机的控制,在作业过程中需要操控人员通过HMI实时监护工况。翻车机控制系统和轨道衡系统功能上相互独立,同时运行,操控人员无法同时监护,从而无法及时发现称重轨道衡有数据偏差、火车没卸净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衡自动报警的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在存在火车没卸净物料、车节数与实际车节数不符等问题的情况下及时发现,使得工作人员可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轨道衡自动报警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装置,用于采集包括整列车中的单节空车的重量和整列车的车节数的信息,根据采集的信息判断单节空车的重量是否大于第一预定值、整个列车中重量大于第一预定值的单节空车的列车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以及整列车的车节数是否小于第三预定值,以及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报警信号触发模块产生相应的报警信号;以及报警信号触发模块,与处理装置连接,用于产生并向翻车机控制系统转发报警信号。
可选地,报警信号触发模块包括多路继电器,处理装置用于控制多路继电器中的至少一路继电器电路的通断来产生报警信号。
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输入模块,与报警信号触发模块和翻车机控制系统连接,翻车机控制系统经由输入模块接收报警信号。
可选地,输入模块包括多个输入端子,多个输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输入端子与多路继电器中的至少一路继电器耦合。
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翻车机控制系统,与报警信号触发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输出报警信号。
可选地,处理装置为轨道衡工控机。
可选地,报警信号触发模块为研华PCI-1761数据采集卡。
可选地,输入模块为AB1794-IB16型号16点输入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处理装置采集火车整列车的信息并根据采集的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单节空车的重量过重、整列车中单节空车的重量过重的列车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以及整列车的车节数与实际车节数不符合等问题以及在存在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控制报警信号触发模块产生报警信号,报警信号触发模块向翻车机控制系统转发报警信号。如此,实现了在存在火车没卸净物料、车节数与实际车节数不符等问题的情况下可及时发现,使得工作人员可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轨道衡自动报警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轨道衡自动报警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轨道衡自动报警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轨道衡自动报警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处理装置 2 报警信号触发模块
3 输入模块 4 翻车机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88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