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齿轮减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8304.3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2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忠 |
主分类号: | F16H1/22 | 分类号: | F16H1/22;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65 | 代理人: | 江程鹏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速箱,特别涉及一种齿轮减速箱。
背景技术
鱼塘中的鱼类等生物的排泄物大量沉积在鱼塘底部会产生大量的氨气、沼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溶于鱼塘的水中使之成为这种有害气体的饱和溶液。增氧机是水产养殖中对鱼虾有救生和助长作用的设备,其具有改善净水质量,增加水中溶氧量的功能。现有的机械式增氧机主要有水车式、叶轮式和喷水式三大类型,其中叶轮式增氧机的使用最广,其叶轮沉设在水中,叶轮转动时带动鱼塘中的水流动并扬出水面,只能实现其将内部所溶解的有害气体初步分解排放,并增加少量的溶氧量。
现有的增氧机大多通过齿轮减速箱对电机进行减速后再带动叶轮转动,但是现有的齿轮减速箱都为单轴输出结构,只能对单个叶轮进行操作,扬水效果相对较低,当同时设置多个增氧机共同使用时,不仅体积较大,结构复杂,还会造成相互干涉,使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齿轮减速箱,它结构紧凑且能够同时实现不同速率的双极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齿轮减速箱,包括箱体和输出轴,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带动输出轴转动的齿轮减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减速组包括一级从动齿轮、一级主动齿轮、二级从动齿轮、二级主动齿轮、三级从动齿轮、三级主动齿轮和四级从动齿轮,所述一级从动齿轮用于与输入轴相连接,所述一级主动齿轮与一级从动齿轮同轴设置且均固连在第一变速轴上,所述二级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在一级主动齿轮上,所述二级主动齿轮与二级从动齿轮同轴设置且均固连在输出轴上,所述三级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在二级主动齿轮上,所述三级主动齿轮与三级从动齿轮同轴设置且均固连在第二变速轴上,所述四级从动齿轮套设在输出轴上,且四级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在三级主动齿轮上,所述箱体的下方设置有一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套设在输出轴上,且转动板与四级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本齿轮减速箱可通过输出轴和转动板进行双极输出,且输出轴和转动板具有不同的减速比,能够同时带动两组配件进行不同速率的同时转动。
在上述的齿轮减速箱中,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与转动板的中心相重合。转动板和输出轴同轴设置,结构紧凑且互不干涉。
在上述的齿轮减速箱中,所述转动板的边缘具有若干个发散式的连接板,各连接板以输出轴的轴心线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列。
在上述的齿轮减速箱中,所述转动板和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一致。
在上述的齿轮减速箱中,所述箱体包括上盖板、中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输出轴由上往下穿过下壳体,且输出轴上还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四级从动齿轮相固连,所述转动板与连接环相固连。
在上述的齿轮减速箱中,所述连接环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环的转动稳定性。
在上述的齿轮减速箱中,所述上盖板的一端具有用于供输入轴插入的连接口,另一端设置两个上轴承座,所述第一变速轴和第二变速轴各通过一第三轴承连接在上轴承座上,所述中壳体具有两个下轴承座,所述第一变速轴和第二变速轴各通过一第四轴承连接在下轴承座上。上、下轴承座分开设置,拆装更加方便。
在上述的齿轮减速箱中,所述三级主动齿轮位于第四轴承的下方,所述三级主动齿轮和连接环均位于下壳体的内腔中。结构紧凑,且在原来的齿轮减速箱上的结构改变较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齿轮减速箱同时通过输出轴和转动板进行双极输出,能够同时带动两组配件进行不同速率的同时转动;
2、本齿轮减速箱的输出轴和转动板具有不同的转动速率,且输出轴和转动板同轴设置,使用时不易发生干涉,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减速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减速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减速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输出轴;3、转动板;4、一级从动齿轮;5、一级主动齿轮;6、二级从动齿轮;7、二级主动齿轮;8、三级从动齿轮;9、三级主动齿轮;10、四级从动齿轮;11、第一变速轴;12、第二变速轴;13、连接板;14、上盖板;15、中壳体;16、下壳体;17、第一轴承;18、连接环;19、第二轴承;20、连接口;21、第三轴承;22、第四轴承;23、第五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忠,未经张文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8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