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8583.3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江;赵建奎;葛宏坤;荆文刚;徐强;张春宁;贾策东;苗青;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雷沃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73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润滑 结构 变速箱 | ||
1.一种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包括首尾连接的变矩器(1)和变速箱本体(2),所述变矩器(1)内设有导轮座(4)、泵轮(6)和分动齿轮(7),所述变速箱本体(2)上设有驱动轴(9);所述泵轮(6)和所述分动齿轮(7)分别通过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与所述导轮座(4)转动连接,且所述泵轮(6)与所述分动齿轮(7)沿轴向方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8)位于所述泵轮(6)与所述导轮座(4)之间,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分动齿轮(7)与所述导轮座(4)之间;所述驱动轴(9)的一端伸出所述变速箱本体(2),并通过第三轴承(3)与所述变矩器(1)靠近所述变速箱本体(2)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9)伸出所述变速箱本体(2)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取力齿轮(10),所述取力齿轮(10)与所述分动齿轮(7)啮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轮(6)与所述分动齿轮(7)的连接处密封,且所述分动齿轮(7)的环内侧与所述导轮座(4)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泵轮(6)与所述导轮座(4)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泵轮(6)的内腔连通,所述分动齿轮(7)远离所述泵轮(6)的一侧与所述导轮座(4)之间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轮(6)靠近所述第三轴承(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能连通泵轮(6)的内腔与外界的泄油孔(11),所述泄油孔(11)随着所述泵轮(6)的转动而逐渐靠近所述第三轴承(3)或逐渐远离所述第三轴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孔(11)的孔径为0.5至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孔(11)为锥形孔,且锥形孔的大端靠近所述泵轮(6)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的小端孔径为0.5至1.5mm、大端孔径为1.5至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矩器(1)通过螺栓与所述变速箱本体(2)首尾连接;所述泵轮(6)通过螺栓与所述分动齿轮(7)沿轴向方向固定连接并密封;所述分动齿轮(7)远离所述泵轮(6)的一侧通过旋转密封件与所述导轮座(4)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齿轮(7)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孔(5),所述分动齿轮(7)的环内侧与所述导轮座(4)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径向孔(5)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径向孔(5)随着所述分动齿轮(7)的转动而逐渐靠近所述第三轴承(3)或逐渐远离所述第三轴承(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孔(5)的孔径为0.5至3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孔(5)为分段孔,且所述分段孔靠近所述导轮座(4)的一端孔径小于其另一端的孔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带轴承润滑结构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孔的小孔孔径为0.5至3mm、大孔孔径为3至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雷沃传动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雷沃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85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