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臂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1053.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4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大鹏;高天鹏;徐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润泽液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83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臂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车间内的工况采用传感器进行监控,利用上位机实时记录状态或者直接利用过程控制系统远程控制和监控现场工况,又或者利用集散控制系统构建复杂的局域网络对现场工况进行监控,但是这几种监控系统均采用的是虚拟画面,即仅对工况本身进行监控,忽略对车间环境的监控安全性不够。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5-05-27公开了一项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5101074990,名称:工况数据监控装置及系统)提供了一种工况监控的装置及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及显示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采集工况现场的工况数据并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工况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判定,再传输给所述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工况数据发送给对应的后台服务器;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工况数据。该装置及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和发送所述工况数据,节省了人力投入。在实际使用时这类监控系统仍然仅仅是对各类数据进行监控,并没有对周边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不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既能实时监控拉臂各部件的运动状态又能对拉臂的使用环境进行监控的拉臂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拉臂监控系统,包括设于拉臂上的传感组件和设于监控中心的上位机,所述传感组件通过通信模块与上位机连接,所述拉臂上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固定在所述拉臂上,摄像头的镜头面向拉臂,摄像头通过通信模块连接上位机。
所述传感组件包括位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位移传感器和光感接近传感器,所述拉臂设于运输车上,包括传动臂,所述传动臂末端设有抓钩;
所述抓钩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通信模块连接上位机,所述抓钩上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与垃圾箱接触的一侧设有光感接近传感器;
所述传动臂上设有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所述上限位开关设于所述传动臂的顶端,所述下限位开关设于所述传动臂的底端;所述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位移传感器和光感传感器分别通过通信模块连接上位机;
所述运输车上设有四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运输车的四个轮胎上方均设有一个红外发射器和一个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传感器通过通信模块连接上位机。
所述监控中心内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上位机连接;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语音报警器和报警灯,所述语音报警器和报警灯上设有开关,所述开关与上位机连接。
所述上位机包括数据存储器、监控显示屏、信号转换器和微型计算机,所述数据存储器和监控显示屏分别连接信号转换器,信号转换器连接通信模块,微型计算机连接数据存储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摄像头实现全实时全景监控操作环境,操作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到工作时,机器周边是否有人,放置误操作导致人员安全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操作人员可以更好地观察拉臂所处的位置,更易于操作人员快捷、方便的完成预定动作。利用四组红外传感器构成封闭的方形将运输车和设于运输车上的拉臂封闭在内,用于监控拉臂周围的环境,当拉臂动作时红外传感器工作,在拉臂动作过程中若红外传感器被阻断(红外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拉臂的动作就被强行停止,避免人员受伤,安全性能好。同时在监控中心的监控人员可以通过设于拉臂上的摄像头及时了解现场状况,能对突发事件及时通报处置,降低安全事故的损失,避免出现大的人员伤亡。提升系统对周围环境监控的能力,提高拉臂运行的安全性。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既能实时监控拉臂各部件的运动状态又能对拉臂的使用环境进行监控,提高拉臂使用的安全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中1是运输车,2是传动臂,3是拉钩,4是锁紧装置,5是传感组件,6是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润泽液压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润泽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1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