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臂式刹车盘摩擦片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46576.X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2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奉化市东成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2 | 分类号: | F16D65/12;F16D55/225;F16D121/04 |
代理公司: | 宁波浙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68 | 代理人: | 王明超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臂 刹车 摩擦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臂式刹车盘摩擦片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刹车片是汽车最为常见和关键的零部件之一,为人们所熟知。刹车片在刹车过程中,摩擦片与刹车盘之间相互摩擦,产生汽车制动力。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0299668.5)公开了一种悬臂式刹车盘摩擦片装置,其结构包括倒“C”型的悬臂构件,悬臂构件左侧设置有气缸,悬臂构件右侧设置有刹车构件,气缸内嵌有活塞,气缸右侧圆周端部与活塞接触处设置有阻尼构件,悬臂构件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悬臂构件的支撑载体,其中,刹车构件包括第一钢背体和第二钢背体,第一钢背体的上端与第二钢背体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支杆,第一钢背体右侧设置有第一摩擦片,第二钢背体左侧设置有第二摩擦片,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之间夹持有摩擦盘。工作时,活塞在气缸的气压作用下,推动钢背体运动使摩擦片与摩擦盘接触,起到刹车的作用。
但是,上述悬臂式刹车盘摩擦片装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由于采用单活塞结构,容易造成摩擦盘受力不均,影响制动效果;第二,制动时无法有效排除摩擦盘表面的水分和灰尘,长期使用后会影响摩擦盘与摩擦片之间制动力,导致使用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悬臂式刹车盘摩擦片制动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制动时能够有效排除摩擦盘表面的水分和灰尘,制动效果更好,使用寿命较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臂式刹车盘摩擦片制动装置,包括悬臂、支撑架、缸体及摩擦盘,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悬臂固定连接,所述缸体包括与所述悬臂固定连接的缸筒,所述缸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缸筒内活动设有左活塞和右活塞,所述左活塞、所述右活塞均与所述缸筒止转配合,所述缸筒、所述左端盖及所述左活塞之间形成有左腔室,所述左端盖设有与所述左腔室相通的左进气孔,所述缸筒、所述右端盖及所述右活塞之间形成有右腔室,所述右端盖设有与所述右腔室相通的右进气孔;
所述左活塞固定有左刹车组件,所述右活塞固定有右刹车组件,所述摩擦盘夹持于所述左刹车组件与所述右刹车组件之间,所述左活塞与左刹车组件配合设有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进气端与所述左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出气端对应所述摩擦盘的左端面,所述右活塞与所述右刹车组件配合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进气端与所述右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出气端对应所述摩擦盘的右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左刹车组件包括左钢背体和左摩擦片,所述左活塞、所述左钢背体及所述左摩擦片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道贯通所述左活塞、所述左钢背体及所述左摩擦片;所述右刹车组件包括右钢背体和右摩擦片,所述右活塞、所述右钢背体及所述右摩擦片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道贯通所述右活塞、所述右钢背体及所述右摩擦片;所述摩擦盘夹持于所述左摩擦片与所述右摩擦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出气端均呈口径渐增的喇叭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左摩擦片和所述右摩擦片均采用耐磨绝缘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缸筒分别设有与所述左活塞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右活塞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臂式刹车盘摩擦片制动装置,通过采用双活塞结构,使得制动时摩擦盘受力更均匀,制动效果更好,具体地,通过在缸筒内分别设置左活塞和右活塞,左活塞固定连接左刹车组件,右活塞固定连接右刹车组件,摩擦盘夹持于左刹车组件与右刹车组件之间,制动时,分别通过左进气孔、右进气孔向左腔室、右腔室内充入压缩气体,从而驱动左活塞、右活塞相向运动,使得左刹车组件、右刹车组件迅速将摩擦盘夹紧;此外,在制动前的瞬间,左腔室内的部分气体会经第一气道吹向摩擦盘的左端面,同样地,右腔室内的部分气体会经第二气道吹向摩擦盘的右端面,从而可以快速除去摩擦盘表面的水分和灰尘等杂质,使得摩擦盘表面更为光滑,减小了制动时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悬臂;2、支撑架;3、摩擦盘;4、缸筒;41、第一密封圈;42、第二密封圈;5、左端盖;51、左进气孔;6、右端盖;61、右进气孔;7、左活塞;8、右活塞;9、左腔室;10、右腔室;11、第一气道;12、第二气道;13、左钢背体;14、左摩擦片;15、右钢背体;16、右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奉化市东成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奉化市东成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465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