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惯性测量和激光雷达室内导航的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0963.7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9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史瀚海;何法江;党淑雯;王康乐;程鹏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G01S17/02;G05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惯性 测量 激光雷达 室内 导航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主式室内定位导航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惯性测量和激光雷达室内导航的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组合导航为卫星导航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组合,该组合系统主要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与适中精度,来弥补INS的误差随时间传播或增大的缺点,同时再利用INS的短期高精度来弥补GPS导航接收器在受干扰时误差增大或遮挡时丢失信号等缺点,提高抗干扰能力,从而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导航。然而对于室内环境,GPS并不可用,这种导航系统当然也就行不通了。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通过对惯性测量器件(IMU)测得的载体角速度、加速度进行运算和变换获得各种导航信息,其优点是完全自主,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实时性好。但是惯性导航系统的不足之处是,导航定位误差随时间累积。此外,还有体积和重量大、成本高及高度通道不稳定等问题。激光雷达(LIDAR)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的简称,它是一种激光器作为辅助源的雷达,是激光技术与雷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其具有启动速度快、动态范围广、环境适应性好、成本低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IMU与激光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必能克服惯性导航系统本身技术上的缺陷,减少误差,提高导航精度。
激光雷达作为环境感知系统,惯性系统作为自主性非常强的运动推算导航系统,二者相互辅助能够高效的实现导航机器人小车在GPS等导航系统不可用情况下的自主定位与导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抗干扰、实时连续输出定位信息且无定位误差累积的基于惯性测量和激光雷达室内导航的小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惯性测量和激光雷达室内导航的小车,包括车身及设置在车身上的单片机、激光雷达扫描仪、惯性测量传感器、可充电锂电池和显示器,所述的单片机分别与激光雷达扫描仪和惯性测量传感器连接,所述的可充电锂电池分别与显示器和车身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车身底部设置三个主动驱动轮和一个辅助换向轮。
所述的惯性测量传感器包括三个单轴加速度计、三个单轴陀螺仪和A/D转换板,所述的A/D转换板与单轴加速度计、单轴陀螺仪和单片机连接。
所述的车身呈圆盘形。
所述的三个主动驱动轮呈等边三角形排列,所述的辅助换向轮位于三角形中心。
所述的主动驱动轮为齿轮状橡胶皮质轮体。
所述的辅助换向轮为可360度旋转的光滑橡胶轮体。
所述的主动驱动轮和辅助换向轮顶部均安有弹簧减震器。
所述的单片机为安卓ARM9迅为4412linux2440嵌入式开发板配以android控制芯片三星Exynos 44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结合了惯性测量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扫描仪,抗干扰、输出连续定位定向信息,减少定位误差累积,可实现实时地图构建;显示器实时显示电量,便于进行故障判断,三个驱动轮和一个辅助换向轮,适合室内复杂环境。
(2)车身呈圆盘形,防碰撞能力强。
(3)三个主动驱动轮呈等边三角形排列,辅助换向轮位于三角形中心,既保证驱动的稳定性,又保证了换向灵活性。
(4)主动驱动轮为齿轮状橡胶皮质轮体,防止打滑。
(5)辅助换向轮为可360度旋转的光滑橡胶轮体,便于换向。
(6)主动驱动轮和辅助换向轮顶部均安有弹簧减震器,可应对室内复杂环境。
(7)单片机为安卓ARM9迅为4412linux2440嵌入式开发板配以android控制芯片三星Exynos 4412,不仅可通过电脑实时控制机器人小车的移动,还可通过安卓操系统的手机来控制小车,摆脱了电脑束缚,操作更加灵活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小车的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09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木材断锯机
- 下一篇:一种可缓冲的板材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