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7518.6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0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智昊;苍衍;赵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逆变器。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机逆变器是实现电池的直流电供电与电机的交流电用电变换、实现电机的驱动运行的关键部件,属于电动汽车的核心功率部件,它必须能够持续可靠的运行。
现在国内电机逆变器的设计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体积大、集成度差、散热不佳、电磁兼容性差等。同时整车厂迫切的需要通过48V技术,以最低的陈本,以整车最小的改动来满足中国四阶段油耗的要求,导致电机系统布置空间紧张,电机系统成本约束大,对逆变器与电机的集成度和逆变器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国内多数电动汽车开发选择与传统汽车同平台开发,混和动力汽车在设计方面需要在传统汽车基础上增加电驱动系统,导致传统机舱布置空间紧张,电机逆变器布置边界及布线方式等限制较多,对电机逆变器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利文献1(CN200610108637.8)中公开了一种逆变器一体型旋转电机,所述电机总成在结构上集成了电机逆变器,所述电机逆变器采用强制风冷的形式进行冷却,所述逆变器包括功率电路单元,控制电路单元等部分,该专利并未描述逆变器的结构布置情况。专利文献2(CN200910006714.2)中公开了一种与电机集成的逆变器的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冷却套、第一冷却剂、冷凝器、喷头和第二冷却剂。所述冷却系统采用一种冷却液喷淋的方式对逆变器功率模块进行降温。但是所述冷却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大,对功率模块密封要求高。专利文献3(CN201280056097.7)中公开了一种集成了逆变器的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含了与电机轴向集成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包括未描述冷却形式的散热器,功率模块,引线框,驱动电路,平滑电容组成。该专利只对逆变器的构成进行了描述,但是并未描述所述逆变器的结构。专利文献4(CN201410205998.9)中公开了将牵引电机和逆变器集成的方法及一体化电机系统,所述电机系统包括电机与逆变器,所述逆变器采用径向集成的方式与电机集成,所述逆变器采用强制液冷的方式进行冷却,所述逆变器内部母排结构较长,容易造成逆变器内部热量上升,电磁环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逆变器,结构上与电机进行轴向集成,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功率密度高、散热效果好、电磁兼容性好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逆变器,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通过螺栓与电机连接;
冷却底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机之间;
上盖,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用于密封所述壳体的上端的开口;
其中,所述冷却底板上固定有电容、功率模块、电流传感器和交流接线座;所述上盖上固定有直流接线座,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电流传感器的上方设置有电路板。
可选的,所述功率模块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电容和所述电流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功率模块两侧分别伸出母排,分别用于与所述电容以及所述电机三相线进行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功率模块的三相输出线穿过所述电流传感器通过所述交流接线座直接与电机三相线相连。
可选的,所述功率模块的直流输入线安装压铆螺母,通过螺栓直接与电容的直流输出线相连。
可选的,电流传感器通过插针与电路板相连。
可选的,所述电容为薄膜电容或电解电容,并通过两个螺栓固定于所述冷却底板上;该电容与所述冷却底板连接面间有绝缘散热垫。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橡胶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逆变器,将功率模块及其电路板、电容、电流传感器和交流接线座通过特定的位置关系集成于冷却底板上,上盖安装在壳体上,将直流接线座集成于逆变器上盖,减少了其他逆变器中的母排与传感器线束,据此实现了车用逆变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散热效果更好,电磁兼容性更高,高可靠性及其与电机轴向布置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逆变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逆变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冷却底板;2-壳体;3-直流接线座;4-电容;5-功率模块;6-电路板;7-电流传感器;8-交流接线座;9-电机三相线;10-橡胶块;11-上盖;1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75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调节焦距透镜组的视力治疗镜
- 下一篇:一种肩部按摩靠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