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摩擦外控四挡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6282.0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1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黄键;李芳慧;林立;徐世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66 | 分类号: | F16H3/6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林祥翔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高***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组 干摩擦式离合器 行星轮系变速箱 第二制动器 四挡变速器 变速器 制动器 换挡控制 干摩擦 行星架 混合动力汽车 本实用新型 离合器 调速 换挡 齿圈 挡位 轴向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摩擦外控四挡变速器包括箱外的换挡控制元件和行星轮系变速箱,所述行星轮系变速箱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第三齿轮组、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齿圈和箱体;所述换挡控制元件包含第一干摩擦式离合器、第二干摩擦式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该变速器通过对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的控制,实现少挡位大调速范围的换挡稳定性,减少变速器的径向和轴向尺寸,可以混合动力汽车上广泛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摩擦外控四挡变速器。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汽车上,通常利用纯电机驱动起步的方式来规避汽车发动机低转速时的低效工作。为此,车上所匹配的变速器通常只有2至3挡。这种无法实现发动机直接起步的工作模式,在车辆馈电或电驱动系统故障时,车辆无法起步。
在传统四挡自动变速器的设计上,行星变速机构方面主要有辛普森式和拉维娜式等结构,并且利用箱内湿式多片离合器和制动器作为换挡控制元件,此类变速器属于AT(液力自动变速器)。此外,专利CN201620174565公布了一种定轴齿轮系来实现4挡自动变速器,其换挡实现采用同步器方式,属于AMT(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范围。
缺点1:
对于AT而言,液力变矩器的使用,降低了传动效率;其换挡控制元件与轮系传动机构集成在同一个箱体内,换挡控制元件的摩擦发热和磨损微粒都会对箱内变速器油工作品质带来影响;传统3排行星轮系构型实现4挡时,往往在双行星排辛普森或拉维娜结构基础上直接加入具有2挡功能的一排行星轮系。这将导致行星轮系零件数多,加工成本高和装配工艺难度大等问题。
缺点2:
对于类似专利CN201620174565的AMT变速器而言,实现速比改变在于改变传动齿轮的啮合状态来实现,换挡冲击较大,响应时间较长,换挡成功率较低,故障机率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利用纯电机驱动起步的方式来规避汽车发动机低转速时的低效工作,为此,车上所匹配的变速器通常只有2至3挡,然而少挡位车的效率比较;且现在控制元件的摩擦发热和磨损微粒都会对箱内干摩擦外控式变速器油工作品质、换挡冲击较大和响应时间较长等问题来提高换挡的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干摩擦外控四挡变速器,包括箱外的换挡控制元件和行星轮系变速箱,所述行星轮系变速箱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第三齿轮组、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齿圈和箱体;
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太阳轮和与第一太阳轮啮合的第一行星轮;
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固定在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二太阳轮和与第二太阳轮啮合的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还与第一行星轮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分别设置在第一行星架上;
所述第三齿轮组包括设置在第一行星架上的第三太阳轮和与第三太阳轮啮合的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行星轮设置在第二行星架上,还与齿圈啮合;所述第二行星架与动力输出轴一端连接,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上;
所述换挡控制元件包含第一干摩擦式离合器、第二干摩擦式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干摩擦式离合器包括第一主动摩擦片和第一被动离合轮毂,所述第一主动摩擦片连接于动力输入轴,所述第一被动离合轮毂与第一太阳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二干摩擦式离合器包括第二主动摩擦片和第二被动离合轮毂,所述第二主动摩擦片连接于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二被动离合轮毂与齿圈同轴连接;
所述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设置在箱体上,所述第一制动器用于制动第一太星轮,所述第二制动器用于制动齿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被动离合轮毂通过第一套筒轴连接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被动离合轮毂通过第二套筒轴与齿圈连接,所述第一套筒轴和第二套筒轴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6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齿圈干摩擦外控三挡变速器
- 下一篇:一种双面啮合的单齿链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