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互通式立交桥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1254.6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5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硕;郭瑞军;陈嘉玮;吴昊;冯琳;张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张大保;李馨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道 多支路 互通式立交桥 本实用新型 左转匝道 顺时针旋转 道路走向 依次连接 右转车道 环圈 绕行 斜向 匝道 直观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互通式立交桥,包括多支路车道,所述多支路车道包括进入车道、左转匝道、贯穿车道和右转车道;所述进入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地面进入直车道和进入斜向道;四个所述多支路车道分别包括围绕其中一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90度、180度或270度设置的三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互通式立交桥,道路走向直观,没有环圈式匝道,绕行距离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通式立交桥。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的各个城市,城市用地紧张并且机动车按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都趋近于饱和状态,车辆拥挤、道路阻塞、事故频发。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机动车也会无止的增加,会给交通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我国城市交通网络系统是比较健全的,只是在网络的节点处,即道路交叉口由于设施不完备,通行能力不能满足行人行车的流量和流速,导致经常性的拥挤阻塞。随着城市车辆的不断增加,在许多交叉路口等待红绿灯的时间越来越长,经常造成堵车,交通出行者不易把握时间到达目的地,经常在路上耽误时间,从而影响到工作或其他重要事务。城市交通干线中的十字交叉口处,都设置红绿灯斑马线,人为交通管控,所有驶入交叉口的车辆都会到此经过减速、驻车、等待、起动、提速的行车过程,耗时耗能,污染环境,不符合现行提倡的“绿色交通原则”。车辆行车时会遇到合流冲突、分流冲突和交叉冲突现象,高峰时段拥挤阻塞,人车相互干扰、安全隐患大,通车效率低。
目前现有的立交桥存在同样的技术问题:左转不直接,通过立交桥时,直行车辆按照原方向行驶,右转弯车辆通过右侧匝道行驶。左转弯车辆必须直行通过立交桥,然后转进匝道再右转270度。左转是“右进右出”的方法十分不便,而且左转绕行距离较长,环圈式匝道适应车速较低,车辆减速频繁,油耗过大。对于现行设计的立交桥都需要绕行,这种情况使得车辆油耗增加,司机体验感下降,左转的车辆绕行距离远,还会影响立交桥上的其他车辆,而且立交桥占地面积大大增加,有效通行效率大大降低。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够实现左进左出,左转行驶直接,左转绕行距离较短,占地面积小,车辆减速较少,通过速率高,油耗小,节能环保的互通式立交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研发出一种互通式立交桥,解决了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互通式立交桥,包括多支路车道,所述多支路车道包括进入车道、左转匝道、贯穿车道和右转车道,所述左转匝道、所述贯穿车道和所述右转车道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进入车道的出口端相连接;
所述进入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地面进入直车道和进入斜向道;
所述右转车道为直道或者90度圆弧弯道;
四个所述多支路车道分别包括围绕其中一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90度、180度或270度设置的三个所述多支路车道;
各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与相对其顺时针旋转270度的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贯穿车道相连接,各个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右转车道与相对其顺时针旋转90度的所述多支路车道的所述贯穿车道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支路车道分别包括第一多支路车道、围绕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90度设置的第二多支路车道、围绕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180度设置的第三多支路车道和围绕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的所述左转匝道中部顺时针旋转 270度设置的第四多支路车道;
所述第一多支路车道包括南部进入车道和分别与所述南部进入车道相连接的南向西左转匝道、南向北贯穿车道和南向东右转车道;
所述第二多支路车道包括西部进入车道和分别与所述西部进入车道相连接的西向北左转匝道、西向东贯穿车道和西向南右转车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12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