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腔减震式车载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2582.8 | 申请日: | 201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7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2M6/9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03060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车载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腔减震式车载蓄电池。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并倡导绿色经济,在城市中一种很重要的污染源就是排放的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存在着有毒气体和CO2等严重危害着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电动车渐渐的进入人们视野,电动车具有骑行方便和污染低的特点,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近距离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
但是电动车的电源来源为蓄电池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骑行的过程中遇到地面不平整颠簸会导致蓄电池容易坏损,然而蓄电池一方面价格较高,另一方面蓄电池内部的汞为有毒物质对环境存在污染,所以针对车载蓄电池容易坏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实际,设计了一种多腔减震式车载蓄电池,希望能够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腔减震式车载蓄电池,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腔减震式车载蓄电池,包括减震盒、出线口、把手、卡扣锁、LOGO标识、悬空架、缓冲垫和内部装置,所述减震盒主体呈长方体结构且减震盒主体为塑料材质,减震盒顶部设有两个出线口,减震盒与出线口的连接方式为镶嵌,所述出线口侧面设有把手,所述把手通过可拆卸方式与减震盒相连,减震盒的上部和前端表面的连接处为卡扣锁且为金属材质所述LOGO标识设于减震盒正前方且与减震盒的连接方式为镶嵌,所述悬空架位于减震盒的底部为橡胶材质且与减震盒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悬空架的下面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橡胶材质且与减震盒大连接方式为镶嵌,所述内部装置位于减震盒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悬空架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减震盒的四个拐角,悬空架整体为长方体结构且材质为橡胶,悬空架将减震盒与车身的蓄电池存放处连接起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垫设有四个分别设于减震盒的四个拐角,缓冲垫分为两层且上面小下面大,缓冲垫表层为海绵且内层设有弹簧,弹簧和海绵的连接方式为镶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部装置分为蓄电池、减震膜、缓冲弹簧、防动垫和海绵内壁,所述蓄电池为长方体结构且为金属材质,蓄电池上部设有正负电极插线孔且蓄电池表层均匀布满减震膜,所述减震膜为橡胶材质,蓄电池下部四个拐角各设有一个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将蓄电池底部与减震盒内壁连接起来,所述防动垫镶嵌于防震盒内壁上且防震盒内壁每个面的四个拐角各设置一个,所述海绵内壁均匀设置在防震盒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多腔减震式车载蓄电池中设置防震盒可以对内部的蓄电池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不会与车身进行直接的触碰。
2.通过在防震盒底部设置悬空架和缓冲垫,可以有效的减少防震盒与车身的接触面减少碰撞从而保护内部蓄电池。
3.通过在减震盒内部装置设置减震膜和弹簧,可以使车身在颠簸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使蓄电池减少碰撞。
4.通过在减震盒内壁上设置防动垫和海绵内壁,可以将蓄电池固定于一个空间减少摆动,从而减少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腔减震式车载蓄电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腔减震式车载蓄电池的内部装置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腔减震式车载蓄电池的蓄电池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腔减震式车载蓄电池的缓冲垫结构图;
图中:1-减震盒,2-出线口,3-把手,4-卡扣锁,5-LOGO标识,6-悬空架,7-缓冲垫,8-内部装置,61-施压层,62-防震层,63-弹簧,81-蓄电池,82-防震膜,83-橡胶弹簧,84-防动垫,85-海绵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25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模组端板和电池模组
- 下一篇:一种电池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