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以及再生能源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3162.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7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戴泽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泽钧 |
主分类号: | F03G3/00 | 分类号: | F03G3/00;F02G1/043;F02G1/05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惯性 发动机 装置 以及 再生 能源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以及再生能源小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
斯特林发动机是独特的热机,因为他们理论上的效率几乎等于理论最大效率,称为卡诺循环效率。斯特林发动机是通过气体受热膨胀、遇冷压缩而产生动力的。这是一种外燃发动机,使燃料连续地燃烧,蒸发的膨胀氢气(或氦)作为动力气体使活塞运动,膨胀气体在冷气室冷却,反复地进行这样的循环过程。
斯特林发动机存在以下缺陷:
传统的斯特林发动机惯性轮多采用单惯性轮,这就导致为活塞提供的惯性力不均匀、不连续,甚至于活塞出现失步现象。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以及再生能源小车,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能源小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包括惯性轮、热气缸和冷气缸;
所述惯性轮设为两个且固定连接,所述热气缸、冷气缸相连通,所述热气缸的活塞杆与一惯性轮的偏心位置铰接,所述冷气缸的活塞杆与另一惯性轮的偏心位置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气缸包括热气缸本体、加热管、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热气缸本体端头部安装有加热管,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热气缸本体内,所述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铰接,另一端与一惯性轮的偏心位置铰接;
所述冷气缸包括冷气缸本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冷气缸本体内,所述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铰接,另一端与另一惯性轮的偏心位置铰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惯性轮的轮轴通过焊接相连;
所述冷气缸本体与所述热气缸本体通过连接器连通,所述连接器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热气缸和所述冷气缸为平行设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再生能源小车,包括车体以及所述的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所述惯性轮、热气缸和冷气缸分别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热气缸和所述冷气缸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惯性轮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车体的车轮的连接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为皮带轮。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对应热气缸的加热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装置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酒精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包括惯性轮、热气缸和冷气缸;所述惯性轮设为两个且固定连接,所述热气缸、冷气缸相连通,所述热气缸的活塞杆与一惯性轮的偏心位置铰接,所述冷气缸的活塞杆与另一惯性轮的偏心位置铰接;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有的单个惯性轮蓄能方式,提出了一种采用双惯性轮蓄能方式,该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具有轻便、实用、可靠性高、空气介质来源广泛等特点,较普通的单惯性轮,其优点在于稳定性高,为气缸提供的惯性力均匀、连续,不会造成发动机失步问题,能够较好配合斯特林发动机运转。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生能源小车,其包括所述的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因此其具有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的所有优点,在此就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双惯性轮发动机装置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于图1-3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再生能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泽钧,未经戴泽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31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整流控制柜
- 下一篇:端子板、电压转换器以及包括这种电压转换器的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