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楼值班报警系统及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5197.3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2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春;史方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19/00 | 分类号: | G08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郭新娟 |
地址: | 316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值班 报警 系统 船舶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楼值班报警系统及船舶,涉及船舶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定时器、第一报警器、复位开关以及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定时器用于计时,所述复位开关用于在接收到复位触发时产生复位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复位开关发送的复位信号时控制定时器重新计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任意一个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变化时,控制定时器重新计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定时器计时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一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本方案中,对定时器的重新计时通过桥楼值班人员的正常活动实现,减小了误信号的产生,也降低了桥楼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桥楼值班报警系统及船舶。
背景技术
桥楼为船长中部的上层建筑,可提供居住空间,保护中部舱室免受波浪侵袭,顶层设有驾驶室,作为指挥、操纵船舶航行的中心。桥楼值班报警系统主要用于监视桥楼活动并发现由于驾驶室内工作人员由于失去工作能力而可能导致的海上事故。
为了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现有的桥楼值班报警系统中,有红外感应式的、声控式、按键式来确定驾驶员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由于驾驶台上设备众多产生大量热量,有时红外式的会把其他物体的移动当做值班驾驶员的移动,产生误信号。声控式在驾驶台内部效果使用效果很好但如果在驾驶台两翼海风较大时灵敏度不是很好。按键式通过按其他设备按钮复位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但是当驾驶员在驾驶台两翼瞭望或者靠离泊过程中时还是会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楼值班报警系统,设置有多个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发生变化,控制器用于控制定时器重新计时,以使报警器不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可以通过该多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值班驾驶员是否处于正常工作活动状态,以改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楼值班报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定时器、第一报警器、复位开关以及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定时器、第一报警器、复位开关以及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定时器用于计时,所述复位开关用于在接收到复位触发时产生复位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复位开关发送的复位信号时控制定时器重新计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任意一个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变化时,控制定时器重新计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定时器计时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一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任意一个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变化时,控制定时器重新计时包括: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任意一个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变化时,控制复位开关触发产生复位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复位信号时控制定时器重新计时。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还包括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报警器,所述第二报警器用于设置于与第一报警器不同的位置,当所述定时器重新计时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报警器停止报警信号,当所述第一报警器报警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复位开关由于复位操作产生的复位信号而控制定时器重新计时时,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报警器停止报警信号。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三报警器,用于设置于船舶的公共舱室,当所述第二报警器报警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三报警器发出预设的危险提示信息。
优选的,上述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报警停止开关,当所述第一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报警停止开关发送的开关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报警器停止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51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