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把式电动三轮车转向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5275.4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1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扬 |
主分类号: | B62K21/08 | 分类号: | B62K2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苗峻,孙亚琳 |
地址: | 252800 山东省聊城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把式 电动三轮车 转向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式电动三轮车转向减震装置,属于三轮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把式三轮车或摩托车用前转向减震结构简单,一般是在转向柱下装三角托架,在三角托架下装减震器,操作沉重,容易引起驾驶员的操纵疲劳,影响行车安全;且结构件刚性连接,减振、减噪效果差,减震器替代导向柱,在有负荷的情况下,回位性能不好,减震器容易出现漏油,阻尼不足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电动三轮车辆驾乘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减震效果好,转向灵活,回位效果好的把式电动三轮车转向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把式电动三轮车转向减震装置,包括手把,其特征是:还包括前叉轴总成、连接座总成、减震器总成,所述前叉轴总成包括U形支座、前叉矩管、前叉下柱、前叉上柱、限位板,所述前叉上柱的上端通过手把座与所述手把连接,所述限位板垂直焊接在所述前叉上柱的中下部,所述前叉上柱的下端通过开槽螺母与所述前叉矩管连接,在所述前叉矩管与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前叉上柱上穿设有橡胶衬套,所述前叉下柱为两件,分别垂直焊接在所述前叉矩管的下部两端,每件所述前叉下柱的下端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的U形支座,每件所述前叉下柱上均连接有一套所述的连接座总成和一套所述的减震器总成,每套所述连接座总成包括下吊耳、中吊耳、上吊耳,所述上吊耳与对应的所述U形支座可转动连接,所述中吊耳与对应的所述减震器总成的下吊环连接,所述减震器总成的上吊环与对应的所述前叉下柱连接,所述下吊耳可与三轮车的前轮配装。
本实用新型装配时,连接座总成中的下吊耳与三轮车的前轮配装连接,用于支撑三轮车分配的载荷重量。设置在前叉上柱上的橡胶衬套可在承受载荷后,发生变形,可隔离震动、噪声和冲击。减震器总成设置在两前叉下柱上,减震效果好,且转向灵活,在负荷情况下回位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前叉上柱与所述前叉矩管之间设有可防止所述前叉上柱转动的防转动结构。通过防转动结构可防止转向时前叉上柱相对于前叉矩管转动,避免出现转向误差或转向失灵。
进一步的,所述防转动结构是在所述前叉上柱的下端两侧铣有两个平面,在所述前叉矩管上设有截面形状与所述前叉上柱上铣有两个平面处的截面形状相同的通孔,所述前叉上柱的铣有两个平面的位置配装在所述前叉矩管上的通孔内。
进一步的,为保证优良的回位性能,所述减震器总成相对于所述前叉轴总成的前叉下柱倾斜设置,其倾斜角为13度。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衬套包括内圈、金属材质的外圈、橡胶圈,所述内圈为可弹性变形的球面结构,所述橡胶圈包裹在所述内圈的外部并带有贯穿轴向的间隙,所述外圈包裹在所述橡胶圈的外部。橡胶衬套承受载荷后,发生变形,内圈挤压橡胶圈间隙,从而有效隔离震动、噪声和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电动三轮车辆驾乘舒适性,通过转向减震装置支撑前轴载荷,对于缓解道路不平对车辆的振动和冲击,具有明显的效果,避免了侧倾、纵倾、抖动、点头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且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好,减震器在前叉下柱的支撑作用下,承受冲击力小,合理缓冲,无漏油现象,结构件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叉下柱起转向柱的功能,与减震器总成共同承受前轴载荷,转向灵便,且回位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前叉下柱、橡胶衬套、前叉矩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前叉下柱上与前叉矩管相连接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中,1、连接座总成,1a、下吊耳,1b、中吊耳,1c、上吊耳,2、法兰面螺栓,3、深沟球轴承,4、平垫,5、锁紧螺母,6、减震器总成,61、上吊环,62、弹簧,63、下吊环;7、开口销,8、前叉轴总成,81、U形支座,82、前叉矩管,83、前叉下柱,84、前叉上柱,85、限位板,9、橡胶衬套,91、内圈,92、外圈,93、橡胶圈,94、间隙,10、开槽螺母,11、垫圈,12、盖形螺母,13、法兰螺栓,14、压盖,15、手把座,16、平键,17、手把,18、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扬,未经徐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52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龙头
- 下一篇:一种车头管的头碗融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