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0328.X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4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于忠;张天羽;于春;朱蕾蕾;孙兰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迪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26 | 分类号: | B64C27/26;B64C27/28;B64C27/82;B64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28 | 代理人: | 范胜祥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飞行领域,涉及一种尾部装有双向推力涵道螺旋桨的倾转翼垂直起落飞行器。
背景技术
当前各种垂直起降4~8轴飞行器种类繁多,其完成短距、定点、低速任务比较方便,但因其工作时大多时间处于悬停状态,发动机功率载荷低(小于5kg/kW),耗电大,无法实现远距离、长航时工作,且水平飞行速度有限。
固定翼飞机由于大多以机翼承载水平飞行方式运行,其功率载荷(15~20kg/kW)远高于多轴飞行器,这也是各类多轴飞行器所无法比拟的。固定翼飞机在与相同条件的多轴机相比,功率载荷要高3~4倍,也就是说在相同条件下平飞时可节约同样倍数的电能。
除倾转翼形式外的所有垂直飞行器最大的缺点就是发动机的功率载荷低,乃至飞行距离及速度受限,而倾转翼方式的直升机不但可实现垂直起落,还可在相同重量和电能的条件下实现较远距离较长航时及更高速度的飞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飞行器,可在陆地及舰上实现垂直起降,且具有航时长、速度高、在配合专用快速燃气助推装置时可实现陆上和舰上的快速助推起飞、并直接由爬升转入平飞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无需机场,可在陆地或舰上垂直起落,工作时大多时间以水平状态飞行,而且在悬停及飞行中利用尾部双向推进涵道螺旋桨有效控制飞行方向,在与快速燃气助推装置配合时可实现舰载快速起飞,以完成各种监测任务,特别是舰载察打一体化综合任务。
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包括机身,所述机身装有前后四个带有升力螺旋桨的可倾转机翼,第一可倾转机翼与第二可倾转机翼同轴;第三可倾转机翼与第四可倾转机翼同轴,四个升力螺旋桨与四个可倾转机翼为固定连接,每个升力螺旋桨均由电机驱动;所述飞行器尾部装有无活动舵面垂直尾翼,该垂直尾翼下部与飞行方向垂直设有双向推力涵道螺旋桨,用以实现飞行器悬停及飞行中的方向控制;所述机身的下部安装有前三点起落架,在地面停置时,机身下部与水平面夹角2-3度,此为机身滑跑及飞行时最大升阻比攻角。
其中,所述机身两侧外部安装有两个同步装置,可在90度内实现四个带有升力螺旋桨的可倾转机翼完成同步倾转,以实现垂直起落与水平飞行的转换。
其中,所述机身侧面为翼型流线体,以组成升力机身。
其中,所述机身的下部两侧均安装有纵向安置的扁平机腹边条,所述机腹边条与水平面夹角为30度。
其中,所述机身上设有两个助推导管,所述助推导管沿从所述机身前部到后部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机身的上表面安装有自救伞仓。
其中,前侧两个所述升力螺旋桨的底部均设有侧倾保护轮,该侧倾保护轮与该侧主起落架机轮触地点夹角不小于8度,所述升力螺旋桨的翼尖距地面距离不小于6cm。
本实用新型飞行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飞行器可在陆地及舰上实现垂直起降,且具有航时长、速度高和起飞快速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无需机场,可在陆地或舰上垂直起落,飞行时大多时间以水平状态飞行,而且可利用尾部双向涵道螺旋桨确保悬停及飞行状态方向的有效控制,能够完成各种监测任务,特别是舰载察打一体化综合任务。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飞行器地面停放(或垂直起飞、悬停)姿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飞行器地面停放(或垂直起飞、悬停)姿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飞行器地面停放(或垂直起飞、悬停)姿态的前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飞行器水平飞行姿态的前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飞行器水平飞行姿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飞行器水平飞行姿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飞行器地面滑跑(超载)起飞姿态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电吊舱
2机身
3第一旋翼
4第一电机
5自救伞仓
6第三旋翼
7垂直尾翼
8水平尾舵
9涵道螺旋桨
10 后起落架
11 机腹边条
12 前起落架
13 助推导管
14 第一可倾转机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迪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迪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03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 下一篇:五桨式无人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