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驻车手柄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6979.X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9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兴;苏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手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驻车手柄和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驻车系统中,驻车手柄属于驻车系统的执行机构。根据驻车手柄的操纵机构不同,一般将驻车手柄分为导板式和摇臂式。其中,导板式驻车手柄包括操纵杆和拉线导板,为了实现驻车手柄杠杆比的随动变化,即当操纵杆以转轴为中心转动时,带动拉线导板也随之同步转动,需要将拉线导板与操纵杆固定连接。由于拉线导板一般是异形金属部件,所以目前一般是将拉线导板焊接固定在操纵杆上。
但是,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操纵杆和拉线导板,容易因焊接热变形等原因,导致拉线导板尺寸发生变化,降低了驻车手柄的可靠性。并且,采用焊接方式,还需要专门配设焊接设备和焊接工序,因而延长了制造时间和装配时间,增加了汽车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驻车手柄和汽车。其中,通过采用铆接的方式对驻车手柄的操纵部和拉线导板进行连接固定,规避了现有技术中因焊接导致拉线导板发生热变形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驻车手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驻车手柄,包括操纵部和具有拉线导轨的拉线导板,操纵部的上端为手柄,操纵部的下端与拉线导板铆接。
具体的,操纵部与拉线导板通过翻边孔和通孔形成所述铆接。
具体的,翻边孔设置在操纵部和拉线导板中的任一个上,通孔相应的设置在操纵部和拉线导板中的另一个上。
优选的,通孔与翻边孔间隙配合,间隙配合的间隙≤0.1mm。
进一步的,翻边孔翻边的高度不小于通孔的厚度。
进一步的,在拉线导板上设置有多个翻边孔或通孔,多个翻边孔或通孔分布在拉线导板的外周。
具体的,翻边孔与操纵部或拉线导板一体冲压成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支架、第一转轴、棘爪、第二转轴和推杆,底座支架通过第一转轴与拉线导板和操纵部连接,棘爪通过第二转轴与拉线导板和操纵部连接,推杆与棘爪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驻车拉线,驻车拉线设置在拉线导轨内。
本实用新型最后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以及上述驻车手柄,该驻车手柄安装在汽车车身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驻车手柄,由于操纵部和拉线导板之间是通过铆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避免了因焊接导致拉线导板发生热变形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驻车手柄的可靠性,节省了焊接所需要的系列定位工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了上述驻车手柄,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缩短了汽车制造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驻车手柄爆炸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操纵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拉线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操纵部与拉线导板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拉线导板与驻车拉线安装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操纵部;11-手柄;2-拉线导板;21-拉线导轨;
3-翻边孔;4-通孔; 5-底座支架;51-第一转轴;
6-棘爪;61-第二转轴;62-推杆; 7-驻车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汽车驻车制动系统是防止静止的汽车溜滑而使汽车保持原地不动的装置。在坡路起步时,它可以避免车辆下滑;在车辆行驶中,若遇到紧急情况,又可配合脚刹车紧急制动。驻车手柄(也称为驻车制动手柄)属于汽车驻车制动系统的执行机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驻车手柄爆炸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操纵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拉线导板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驻车手柄,包括操纵部1和具有拉线导轨21的拉线导板2,操纵部1的上端为手柄11,操纵部1的下端与拉线导板2铆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69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