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确的POR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5823.0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8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许超群;易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麦科(厦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7 | 分类号: | G05F1/56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por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精确的POR电路。
背景技术
上电复位电路(Power On Reset电路,简称POR电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系统芯片中。一个电路系统在刚刚上电的时候,电源电压还未达到预期的稳定状态,芯片中各个功能模块,各个电路节点电压和逻辑电平处于未知状态;从这种不确定的初始状态开始运行芯片,很可能会造成系统的错误执行,甚至会破坏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能力。为了使芯片从一个预定的初始状态开始工作,需要使用上电复位电路在上电初期产生一个复位信号,初始化整个系统芯片。
现有的POR电路大多基于反相器的结构,阈值受工艺、电压、温度(PVT)等影响很大,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POR阈值,这在一些需要低压,高精度,低功耗的的系统中无法满足指标
如图1所示的传统的基于反相器的POR电路,受PMOS管M3′和M4′的导通阈值、PMOS管M2′的导通电阻Rdson及电阻R1′的影响导致POR阈值不精确。实验结果表明该基于传统的反相器结构的POR电路受PVT影响阈值精度在0.9V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的POR电路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精确的POR电路,包括阈值产生电路和反相器INV1,所述阈值产生电路包括NPN三极管M0-M2、电阻R0-R1和第一电流镜,所述NPN三极管M0和M2的发射极面积相等,所述NPN三极管M0的发射极面积与NPN三极管M1的发射极面积的比值大于1,所述电阻R0的第一端作为阈值产生电路的输入端接输入电源,所述电阻R0的第二端分别接NPN三极管M0的集电极和基极,所述NPN三极管M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三极管M1的基极与NPN三极管M0的基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M1的集电极接第一电流镜的输入端,所述NPN三极管M1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1接地,所述NPN三极管M2的基极与NPN三极管M0的基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M2的集电极接第一电流镜的输出端,所述NPN三极管M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三极管M2的集电极作为阈值产生电路的输出端接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流镜包括PMOS管M3和M4,所述PMOS管M3和M4的源极同时接输入电源,所述PMOS管M3和M4的栅极相连,所述PMOS管M3的栅极和漏极接NPN三极管M1的集电极,所述PMOS管M4的漏极接NPN三极管M2的集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流镜包括PNP三极管M6和M7,所述PNP三极管M6和M7的发射极同时接输入电源,所述PNP三极管M6和M7的基极相连,所述PNP三极管M7的基极和集电极接NPN三极管M1的集电极,所述PNP三极管M6的集电极接NPN三极管M2的集电极。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接输入电源,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接阈值产生电路的输入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3-R4、运放A1和NMOS管M5,所述电阻R3和R4串联后接在输入电源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3和R4的节点接运放A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A1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0的第一端,所述运放A1的输出端接NMOS管M5的栅极,所述NMOS管M5的漏极接输入电源,所述NMOS管M5的源极接电阻R0的第一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3和/或电阻R4为可调电阻。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另一种精确的POR电路,包括阈值产生电路和反相器INV1,所述阈值产生电路包括PNP三极管M0-M2、电阻R0-R1和第二电流镜,所述PNP三极管M0和M2的发射极面积相等,所述PNP三极管M0的发射极面积与PNP三极管M1的发射极面积的比值大于1,所述PNP三极管M0的发射极作为阈值产生电路的输入端接输入电源,所述PNP三极管M0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0接地,所述PNP三极管M0-M2的基极和PNP三极管M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PNP三极管M1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1接PNP三极管M0的发射极,所述PNP三极管M1的集电极接第二电流镜的输入端,所述PNP三极管M2的发射极接PNP三极管M0的发射极,所述PNP三极管M2的集电极接第二电流镜的输出端,所述PNP三极管M2的集电极作为阈值产生电路的输出端接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接输入电源,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接阈值产生电路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麦科(厦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麦科(厦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5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