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电池包定位装置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7891.9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4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梦;刘帅;张伟;黄卫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电池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电动汽车电池包定位装置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由电池驱动而无污染物排放的新能源汽车逐渐得到了推广,特别是一种整备质量小,车身尺寸小,而续航里程可满足城市内用车需求的低速微型纯电动汽车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现有的低速微型纯电动汽车基于其100~200KM的续航里程设计,其所采用的电池包可做到150Kg左右,且该电池包也可通过家用220V电源进行充电,因此就需要频繁的对电池包进行拆装。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操作者对电池包进行拆装,通常是在电池包上设置导正销,并在车体上设置有定位孔,以通过导正销与定位孔的插装配合来实现电池包的定位,并保证电池插头与车体插座的精确联接。采用导正销与定位孔的定位结构,需在车体上设置辅助助力推杆,从而使得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并导致整车制造成本升高,影响电动汽车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定位装置,以可将电池包定位于汽车地板上,而便于电池包于车体上的拆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定位装置,以与设于汽车地板上的卡置部配合,实现电池包于所述汽车地板上的定位,该电动汽车电池包定位装置包括:
定位部,设于所述电池包的底部,所述定位部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可相对于所述电池包上下移动的定位销;
弹性抵压部,抵接于所述定位销和所述支架之间,以形成施加于所述定位销上的弹性抵压力,而使所述定位销卡接于所述卡置部中;
控制部,位于所述电池包的一侧端面上,所述控制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电池包滑动布置的按钮,以及连接于所述按钮和所述定位销间的拉线,于外力驱使下,所述按钮因相对于所述电池包的滑动而构成对所述定位销的牵拉,以使所述定位销脱离与所述卡置部的卡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电池包的侧端面上固连有把手,所述按钮滑动设于所述把手上。
进一步的,所述按钮位于所述把手正对于所述电池包的内侧端面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架内设有可相对于所述电池包上下移动的定位板,所述定位销固连于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弹性抵压部抵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定位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抵压部为绕所述定位销的周向均布的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抵压部为弹簧。
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架内转动设有滑轮,所述拉线绕经所述滑轮而与所述定位销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置部为形成于所述汽车地板上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为并排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底部的两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包定位装置,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定位销,并通过设置弹性抵压部以驱使定位销与汽车地板上的卡置部的卡接,从而形成对电池包于车身上的定位,而设置控制部对定位销进行牵拉以使得定位销克服弹性抵压部的抵压力而与卡置部脱离,进而可使得电池包完成与汽车地板解锁定位,从而有利于电池包与汽车地板的拆装。
(2)通过设置把手可便于对电池包进行推拉,而将按钮设于把手上可便于随手操作。
(3)将把手正对于电池包的内侧端面设置可便于在推拉过程中按压按钮。
(4)通过设置定位板一方面可便于定位销的布置,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定位销滑动的稳定性。
(5)将弹性抵压部设置为多个可提高对定位销抵压效果。
(6)弹性抵压部采用弹簧结构简单可靠,便于设计制造,并具有较好的弹性抵压效果。
(7)通过设置滑轮可保证拉线的拉拽效果。
(8)卡置部采用定位孔,结构简单可靠,便于设计制造,且有利于定位。
(9)将定位部设置为两个可提高对电池包的定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具有汽车地板的汽车车身,以及设于所述汽车地板上的电池包,于所述汽车地板上设有卡置部,在所述电池包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包定位装置。
本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电池包定位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78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配餐系统
- 下一篇:机喷轻质抹灰砂浆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