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挂式轨道立体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1707.8 | 申请日: | 2017-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4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艳;岳渠德;武长虹;郑辉;何晓燕;郑强;冯昭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3/00 | 分类号: | B61B3/00;B61B15/00;E01B25/22;E01F1/00;E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杨晓莉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成***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轨道 立体 交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立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的车辆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的数量目前已经呈井喷式增加,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尤其在人口繁多和道路错综复杂的大中型城市中,一旦出现交通拥堵,会造成人们出行不便,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在城市中可以采用空中轨道列车分担一部分交通压力,即通过在空中开辟新的交通轨道来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用于支撑轨道梁的多个支撑立柱以及沿着轨道梁的长度方向行驶的轨道列车。现有技术中,空中轨道列车载运的乘客也将会转移至地面,使得地面的人流较多,造成交通拥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降低了行人或非机动车的安全。
基于上述现状,如何解决空中轨道列车交通系统中人流分散的问题,就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空中轨道列车交通系统中人流分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挂式轨道立体交通系统,该立体交通系统包括多个支撑立柱、用于人和/或非机动车通行的第一道路层、用于悬挂式列车行走的轨道梁;第一道路层按照设定高度设置于支撑立柱的上部;轨道梁装设于第一道路层的侧边或者下底面;第一道路层与轨道梁沿设定路线连续设置,支撑立柱沿设定路线按照设定间距设置。
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立体交通系统还包括第一下行通道;第一下行通道搭设于第一道路层与地面之间,用于人和/或非机动车通过。
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立体交通系统还包括车站、第二下行通道;车站包括站台;第二下行通道搭设于第一道路层与站台之间,用于人和/或非机动车通过。
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和悬臂;第一道路层架设于悬臂上部,轨道梁装设于悬臂下部。
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立柱为倒L形,Y形或T形。
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和悬臂;悬臂用于架设第一道路层,轨道梁装设于第一道路层下部。
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道路层两侧设置有护栏。
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道路层设有人行道、和/或非机动车道。
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道路层下面对应路面设置有第二道路层;第二道路层辅设于地面,用于人和/或车辆通行。
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立体交通系统还包括沿轨道梁行驶的悬挂式列车。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轨道立体交通系统通过第一道路层和设置在第一道路层的侧边或者下底面的轨道梁,充分利用了立体交通系统的纵向空间,行人和/或非机动车能够通过第一下行通道在第一道路层和地面之间转换,行人和/或非机动车能够通过第二下行通道在第一道路层和车站之间转换,避免了空中轨道列车载运的乘客大量转移至地面,实现了分散人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目的,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
进一步地,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如悬挂式列车故障时,可以将悬挂式列车内的人员以及地面的人员全部转移至行人道层,避免了对人员造成伤害,提高了悬挂式列车的行驶可靠性以及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轨道立体交通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轨道立体交通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立柱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立柱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立柱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道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17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边框后视镜及汽车后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动滑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