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柱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6501.4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4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路;王勇;贾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永(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100107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柱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柱体结构。
背景技术
车身A柱、B柱、C柱、车顶纵梁、地板边梁等零件共同组成驾驶舱骨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力通过车身骨架将碰撞力分散传递到整个车身从而减小驾驶舱的变形,保护乘客的安全。A柱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左右后视镜的上方;B柱在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C柱在后坐头枕的两侧。车身A柱下段部分是车身骨架的重要组成零件,A柱下段也为前车门铰链、发动机舱线束、前门限位器、仪表板骨架等附件提供安装点。车身A柱下段结构采用多块钣金件拼接,使用电阻点焊工艺连接在一起。A柱下段组成零件材质使用钢板,质量较重,会增加汽车油耗;组成零件数量多,生产模具、检具、工装数量多、生产线体复杂,开发生产成本高;组成零件型面结构复杂,部分钣金件存在成型困难问题。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车身柱体结构(例如A柱)制作工艺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身柱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身柱体结构(例如A柱)制作工艺复杂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柱体结构,包括柱体上段和柱体下段,其中:
所述柱体上段的底部与所述柱体下段的上部相连接;所述柱体下段为内部中空结构且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柱体下段包括第一外围板、第二外围板、外部零部件连接板、第一加强筋板、第二加强筋板和分隔板,所述外部零部件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外围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部零部件连接板用于与所述柱体下段外部的零部件相连接;
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外围板连接,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外围板形成内部中空结构且内部区域为加强区,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外围板连接,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外围板形成内部中空结构且内部区域为用于与所述柱体下段周围零部件连接安装的安装区,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板位于所述加强区内,所述第一加强筋板连接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外围板的内壁之间或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围板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板连接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外围板的内壁之间或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围板的内壁之间;
所述柱体下段的底部存在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口开设在所述柱体下段且开设位置在所述柱体下段长度方向上不同;
所述第一连接口为所述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一外围板以及所述分隔板的底部边沿围成,所述第二连接口为所述第二外围板和所述分隔板的底部边沿围成,所述第三连接口为所述第一外围板、所述分隔板和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的底部边沿围成;
所述柱体下段的顶部存在所述第一外围板的部分顶边突出于所述第二外围板、所述第一加强筋板、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和所述分隔板的顶边。
优选地,所述柱体下段与所述柱体上段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柱体下段与所述柱体上段通过铆接和胶形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板连接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外围板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围板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加强筋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板与所述第一外围板的夹角范围为30°~60°。
优选地,所述外部零部件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外围板远离所述分隔板的外侧壁上;
所述外部零部件连接板包括连接长板和连接短板,所述连接长板的一端和所述连接短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外围板的外侧壁连接,所述连接短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长板连接且所述连接短板与所述连接长板之间有夹角。
优选地,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外围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柱体下段采用挤压成型工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柱体下段采用铝型材制成。
优选地,所述柱体下段上开设有与所述柱体下段周围汽车部件连接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柱体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身柱体结构(例如A柱)制作工艺复杂技术问题,通过采用铝合金材质及挤压成型工艺,降低了车身柱体的重量,减轻汽车油耗,减少零件数量,降低开发生产费用,简化生产制造流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永(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永(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6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