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棒夹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12272.0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5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许秀阁;李文钊;甄于;董骧;周治宁;肖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通医学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阚梓瑄;郜文刚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件 楔形部 引导机构 撑开器 槽形 窄缝 本实用新型 背离运动 连接设置 位置相对 相向运动 凸出的 棒夹 撑开 外壁 相向 种棒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棒夹撑开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及线形引导机构;所述第二加压件设有向所述第一加压件方向凸出的楔形部,所述第一加压件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楔形部位置相对的槽形接触部;线形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连接设置,适宜引导所述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沿直线进行相向或背离运动;所述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相向运动时,所述槽形接触部能够与所述固定端的外壁接触,且所述楔形部能够插入至所述窄缝中并撑开窄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钉棒系统手术中使用的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在脊椎手术中对棒夹进行撑开作业的棒夹撑开器。
背景技术
在脊柱手术中,利用钉棒系统可以对脊柱进行固定。钉棒系统包括棒夹以及钛棒,由于人体脊柱的弯曲结构,使得钛棒也会相应地弯曲一定弧度。棒夹一端为固定端并具有供钛棒穿过的穿孔,另一端具有一个与该穿孔连通的窄缝。钛棒插入该穿孔后,棒夹能够夹紧该钛棒,但是,当钛棒弯曲后,棒夹在钛棒上移动不便甚至根本无法移动,因此必须将窄缝撑开才能够将棒夹移动至适当位置。目前无相应的工具来撑开棒夹,医生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徒手撑开窄缝,操作时需要很大力气,由于空间限制而导致操作不方便,还有可能划伤手指。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撑开棒夹的棒夹撑开器。
本实用新型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棒夹撑开器,用于撑开脊柱手术中用到的棒夹,所述棒夹一端为固定端并具有供棒材穿过的穿孔,另一端具有与该穿孔连通的窄缝,所述棒夹撑开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及线形引导机构;所述第二加压件设有向所述第一加压件方向凸出的楔形部,所述第一加压件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楔形部位置相对的槽形接触部;
线形引导机构与所述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连接设置,适宜引导所述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沿直线进行相向或背离运动;所述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相向运动时,所述槽形接触部能够与所述固定端的外壁接触,且所述楔形部能够插入至所述窄缝中并撑开窄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止挡机构,所述止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相向运动的路径上,或者设置在与所述相向运动联动的部件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止挡部件适宜于将所述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的相向运动阻挡在终止位上,在所述终止位上所述楔形部在所述窄缝中的插入深度d为:
其中,h为所述棒夹的窄缝在未撑开状态下的高度;为所述楔形部的楔形角度;a的数值范围为2.0-2.6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止挡机构设置在所述线形引导机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线形引导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相对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形成剪叉结构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前端与第一加压件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二手柄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加压件的后端铰接;
所述第一手柄上设有刻度尺,所述止挡机构为滑动安装在所述刻度尺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能够固定于所述刻度尺上并止挡所述第二手柄以将所述第一加压件和第二加压件的相向运动阻挡在终止位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刻度尺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块结合的定位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通医学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纳通医学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2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