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乘客门防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18078.3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8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林会明;杨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40 | 分类号: | E05F15/40;E05F15/70;E05F15/611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朱少华 |
地址: | 2232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乘客 门防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公共交通车辆的车门的乘客门防夹装置,具体为一种新型乘客门防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乘客门防夹主要有:电子延时防夹、压力开关防夹、气囊防夹;电子防夹受门系统阻力和速度影响较大,特别在坡道时,有防夹力偏大或自动防夹的可能;压力开关防夹受气压影响较大;气囊防夹也会因为气管折断或胶条破损而失效;同时只能实现关门防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乘客门防夹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编码器的新型乘客门防夹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乘客门防夹装置,所述装置由门转轴1、齿扇2、连接板3、编码器4、编码器齿轮5、门控制单元6、动力部件7、连接杆8、托板9组成。
所述门转轴1下端固定在车身上、上端通过轴承与托板9相连,齿扇2内孔通过花键与门转轴1相连、齿扇与门转轴1同步旋转。连接板3通过螺钉与编码器4相连、编码器4通过连接板3固定在托板9上,编码器4与过前端轴头与编码器齿轮5相连、通过线束与门控制单元6相连、编码器齿轮5与齿扇2保证啮合并传递运动;动力部件7固定在门系统安装板上通过销轴与连接杆8相连、连接杆8通过花键与门转轴相连。
通过齿扇2与编码器齿轮5啮合,将门转轴1的转动状态转换为编码器转动信号:
通过齿扇2与编码器齿轮5啮合,将门转轴1的转动角速度信息转换为可检测的电子信号。
通过齿扇2与编码器齿轮5啮合,将门转轴1的旋转信号转变为电平脉冲信号。
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编码器的电平脉冲信号发生变化,门控制单元6根据脉冲变化,通过算法,计算门开关过程的运动状态,检测门关闭时遇到障物的状态,实现关门防夹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乘客门防夹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乘客门防夹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乘客门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新型乘客门防夹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乘客门防夹装置包括门转轴1、齿扇2、连接板3、编码器4、编码器齿轮5、门控制单元6、动力部件7、连接杆8和托板9。
门转轴1下端固定在车身上、上端通过轴承与托板9相连,齿扇2通过内孔的花键与门转轴1相连、齿扇2并与门转轴1同步旋转。连接板3通过螺钉与编码器4相连,编码器4通过前端轴头与编码器齿轮5相连、编码器4通过线束与门控制单元6相连、编码器齿轮5与齿扇2啮合,齿扇2传递运动,即传递门转轴1的运动到编码器4;动力部件7固定在门系统安装板上通过销轴与连接杆8相连、连接杆8通过花键与门转轴相连。
门控制单元6通过自检功能,自动检测并存储门的总行程参数,计算防夹的行程区段和断防夹的行程位置,达到自适应各种车型的门洞开度不同状态;
(1)门控制单元6自动存储开关门的脉冲数和脉冲频率变化曲线,并能设置调整,如脉冲变化实际值超过设定值,障碍物检测被激活。脉冲频率变化的幅度并不是恒定的,它由门的位置和前几次关门运动脉冲频率变化来决定的。即使是电子门控器的电源关闭了,脉冲相关参安数也会被储存下来,所以电子门控器安装到其他任何门上,必须要通过揿下维护按钮的方式进行开始自适应功能设置(在门关闭状态下,通过揿钮进入自适应检测状态,实现开门动作一次,电子门控器会自动检测相关参数并存储)。
(3)在关门过程中,当遇到障碍物时,电子门控器通过实时检测编码器的电平脉冲信号,算法计算出关门的遇障状态,防夹功能立即启动,自动触发开门信号打开门,实现防夹功能。
工作过程:
按关门开关,动力部件(7)驱动门转轴(1)旋转,与门转轴(1)相连的门板向关门方向运动,在门板运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异常阻力),门转轴(1)旋转速度发生变化,通过与编码器齿轮啮合传递运动的编码器旋转速度发生变化,编码器输出到门控制单元(6)的脉冲频率发生变化。门控制单元(6)将它与采集开关门的脉冲数和脉冲频率变化曲线进行比对,给出开门信号,实现防夹功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公开如上,但它们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但同样属于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8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