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气室气缸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3260.6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8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盛进;周剑;张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瑞汽车测试研发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毛洪梅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气室 气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气室气缸。
背景技术
气缸是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涡轮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等的壳体通常也称“气缸”。气缸的应用领域有:印刷(张力控制)、半导体(点焊机、芯片研磨)、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等等。正因为气缸的应用领域广泛,尤其在自动控制领域,对气缸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通常情况下,自动控制领域所使用的气缸为单气室的,然而单气室气缸使用时,有一些缺陷是无法克服的,一是移动不够平稳,二是无法进行三个甚至多个位置的控制,如何将改进气缸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多气缸同步运行装置,申请号(CN201120414064.8),包括并行设置的复数个第一气缸、一第二气缸以及一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的内腔分别由一活塞分隔为两个腔体;各第一气缸的两个腔体内均填充驱动液,其中一个腔体均与第二气缸的一个腔体连通,而另一个腔体则均与第三气缸的一个腔体连通;该第二气缸的另一个腔体和第三气缸的另一个腔体经一选择阀装置与流体供应设备连通。该装置通过多个气缸连接实现同步运行,但需要采用多个气缸,一方面成本提升,另一方面每个气缸的稳定性存在缺陷,多个气缸的稳定性更得不到有效保证。
因此急需要一种运行平稳、行程广、能实现多个位置移动、占用空间小的多气室气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气室气缸,以解决现有技术移动不平稳、位置控制范围有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气室气缸,包括缸体和设于所述缸体内的若干活塞杆、第一气室、第二气室、第三气室和第四气室;所述活塞杆顶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杆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三活塞杆和第四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气室匹配,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气室匹配,所述第三活塞杆与所述第三气室匹配,所述第四活塞杆与所述第四气室匹配;所述缸体内部一侧端面设有第一气室通道,所述缸体内部另一侧端面设有第二气室通道,所述第一气室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气室和所述第四气室,所述第二气室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三气室。
优选的,所述缸体一侧外端面设有前盖体,所述缸体另一侧外端面设有后盖体,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三活塞杆穿过所述前盖体,所述第二活塞杆和所述第四活塞杆穿过所述后盖体,便于外部控制。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和所述第四活塞杆还设有两个联接板,第一个所述联接板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三活塞杆,第二个所述联接板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和所述第四活塞杆,便于实现两组活塞杆的双行程运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三活塞杆末端连接线与所述第二活塞杆和所述第四活塞杆末端连接线垂直,便于内部气室的平均分布,提升工作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活塞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室、所述第二气室、所述第三气室和所述第四气室相匹配,便于良好的进行密封,不易漏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若干活塞杆匹配若干气室,改变原本单气室气缸的工作不稳定性,降低活塞杆的晃动,提升整体运行稳定性;
2、将第一气室和第三气室连通,将第二气室和第四气室连通,便于实现多个行程多个位置的移动,整体运用范围广;
3、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洁,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螺母,2.第一活塞杆,21.第二活塞杆,22.第三活塞杆,23.第四活塞杆,3.前盖体,4.缸体,5.后盖体,6.联接板,7.第一气室,8.第二气室,9.第三气室,10.第四气室,11.密封圈,12.活塞,13.第一气室通道,131.第二气室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瑞汽车测试研发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瑞汽车测试研发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3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桌面音箱(B1)
- 下一篇:汽车音响面板(RN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