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恒温电地暖温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4815.5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6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张仕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新万兴瓷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4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恒温 温控 | ||
1.一种节能恒温电地暖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探头、控温装置,所述温度探头包括探温端及信号输出端,所述控温装置包括CPU、变频电路板、IGBT模块;
CPU内包括直流量运算芯片、A/D转换芯片,所述A/D转换芯片的输入端所述温度探头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A/D转换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量运算芯片电连接,所述直流量运算芯片与所述IGBT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CPU的工作电源为市电;
所述变频电路板上焊接有变频电路,所述变频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逆变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电连接在所述整流电路与逆变电路之间,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市电,所述A/D转换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电路电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IGBT模块电连接,所述IGBT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发热部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恒温电地暖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头、控温装置放置在绝缘壳体内,所述探温端伸出在绝缘壳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恒温电地暖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上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通过显卡与所述CPU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恒温电地暖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头的探温端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恒温电地暖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PU内还包括计时芯片,所述计时芯片与所述直流量运算芯片及A/D转换芯片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恒温电地暖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滤波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二极管组成整流电路,滤波电容作为滤波电路,所述第一至第四三极管组成逆变电路;所述IGBT模块包括第五三极管及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及滤波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滤波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滤波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及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正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至第四三极管的全部栅极分别与所述CPU的A/D转换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栅极与所述CPU的直流量运算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入220v电源;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及发射极分别与电发热部件的两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新万兴瓷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新万兴瓷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48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