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器芯片间的光耦隔离通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7779.X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5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钱;陈志泽;肖敏;张爱群;郭泽彬;黄玉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175 | 分类号: | H03K19/017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章兰芳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器 芯片 隔离 通讯 电路 | ||
1.一种控制器芯片间的光耦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第一控制器芯片的发信端与第二控制器芯片的收信端之间的第一收发电路,和连接在所述第二控制器芯片的发信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芯片的收信端之间的第二收发电路,第一工作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收发电路的发送侧电源端、所述第二收发电路的接收侧电源端,第二工作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收发电路的接收侧电源端、所述第二收发电路的发送侧电源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器芯片间的光耦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电路设有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一端口保护电阻、第二端口保护电阻和第一光电耦合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器芯片间的光耦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电路的发送侧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上拉电阻后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二极管正极端,所述第一控制器芯片的发信端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保护电阻后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二极管负极端;
所述第一收发电路的接收侧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后,所述第二控制器芯片的收信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保护电阻后,共同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三极管集电极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器芯片间的光耦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三极管发射极端接第一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控制器芯片间的光耦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内部设有光电耦合的第一三极管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二极管正极端、二极管负极端分别为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负极,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三极管集电极端、三极管发射极端分别为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器芯片间的光耦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电路设有第三上拉电阻、第四上拉电阻、第三端口保护电阻、第四端口保护电阻和第二光电耦合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控制器芯片间的光耦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电路的发送侧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三上拉电阻后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二极管正极端,所述第一控制器芯片的发信端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保护电阻后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二极管负极端;
所述第二收发电路的接收侧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四上拉电阻后,所述第二控制器芯片的收信端连接所述第四端口保护电阻后,共同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三极管集电极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控制器芯片间的光耦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三极管发射极端接第二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控制器芯片间的光耦隔离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内部设有光电耦合的第二三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二极管正极端、二极管负极端分别为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负极,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三极管集电极端、三极管发射极端分别为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777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S‑485通讯隔离保护电路
- 下一篇:一种改性硅藻土除臭包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