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管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9836.X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7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勇;刘德进;张乃受;苏长玺;冯海暴;马宗田;付院平;高大伟;仇伟淇;鲍占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24 | 分类号: | B63B25/2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27 | 代理人: | 王中云,张玲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沉放驳船体与沉管管节的船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沉管隧道施工中,通常需要采用专用的船舶将沉管管节从预制厂运输至沉放基槽上方,为了便于运输,通常将沉管管节连接在沉放驳的船体底部进行运输。
由于管节在运输过程中会遇到横流、管节转向等多种情况,容易造成管节和沉放驳的碰撞,因而,在管节运输过程中,管节和沉放驳之间通常需采用船管连接装置进行连接,以确保连接紧密。例如:专利CN203159060U公开了一种用于沉放驳和管节的连接装置,其采用沉放驳底部设置的支墩作为支撑,通过缆索升降机构拉紧缆索,将沉管管节紧密连接于沉放驳的船体底部。然而,采用这种结构的船管连接装置连接沉放驳和沉管管节,由于缆索属于柔性连接,在运输过程中,沉管管节受水流的冲击作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仍会产生一定幅度的位移,导致沉管管节与沉放驳发生碰撞造成一定的损坏。
因此,如何改进船管连接装置以避免沉管管节与沉放驳发生碰撞,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船管连接装置,能够有效防止沉管管节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避免沉管管节与沉放驳发生碰撞。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船管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沉放驳与沉管管节,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沉放驳底部的支墩,固定连接于所述沉管管节顶部的连接板,所述支墩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相抵;所述支墩的四周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沉管管节与沉放驳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绑扎拉杆,所述绑扎拉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沉放驳的底部,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有若干抗剪块,若干所述抗剪块围成可容纳所述支墩底部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支墩底部相匹配,以限制所述沉管管节与沉放驳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绑扎拉杆为柔性绑扎拉杆或刚性绑扎拉杆。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绑扎拉杆选自钢丝绳、钢绞线或起重链条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刚性绑扎拉杆包括与所述沉放驳底部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绑扎拉杆设有测力传感器,以实时检测所述绑扎拉杆的拉力。
作为优选,所述抗剪块面对所述支墩的侧面为倾斜面,所述抗剪块的倾斜面与所述支墩的侧面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楔块。
作为优选,所述抗剪块围成的所述凹槽内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支墩的底部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管连接装置,其通过设置的绑扎拉杆限制沉管管节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通过设置的抗剪块限制沉管管节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沉管管节与沉放驳连接牢固,该连接属于一种新型的半刚性连接,能够有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沉管管节与沉放驳发生碰撞,有利于保证运输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管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剪块的分布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沉放驳;2、沉管管节;3、支墩;4、连接板;5、绑扎拉杆;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第三连接杆;6、抗剪块;7、楔块;8、测力传感器;9、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98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新型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船用救生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