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摩擦式速度型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90069.3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3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强磊;张胜业;郭寒贝;刘记心;李强;刘远国;朱海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F16D4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仇蕾安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摩擦 速度 限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摩擦式速度型限位装置,属于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传动组件、限位组件和外壳支架;所示外壳组件为限位组件及传动组件提供安装基础,传动组件将外部设备的运动传递给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将外部的运动转化成与运动速度相匹配的限位摩擦力,并且在速度超过阀值时实现彻底限位。本实用新型能够为浮筏减振装置提供与所需控制速度相匹配的限位力,同时限位装置刚度较低,对浮筏减振装置的整体刚度影响不大,能保证浮筏减振装置的隔振效果和速度控制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冲击的离心摩擦式速度型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为有效降低大型机械设备运行时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目前普遍采用单层隔振装置、双层隔振装置、中小型浮筏减振装置、大型浮筏减振装置。在上述减振装置设计过程中,为确保其对机械设备的隔振效果满足技术指标要求,普遍采用低刚度减振器,这将导致减振装置的摇摆稳定性和抗冲击性能明显降低。
通常情况下,在减振装置的摇摆稳定性和抗冲击性能不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时,必须通过增加限位装置对其位移进行有效控制,尤其中型和大型浮筏减振装置设计中表现最为明显。
浮筏减振装置是将多台设备安装其上进行集中减振的公共机架,目前中型和大型浮筏减振装置大部分采用的限位器均为位移型限位器,速度型限位器涉及较少。当浮筏减振装置受到外来加速度输入时,位移响应是速度响应的积分,达到限制速度时可能还未到达限制位移。随着浮筏减振装置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对于浮筏减振装置速度提出了控制需求。
采用气囊减振器作为限位器时,筏架必须长期承受两侧气囊减振器的压紧力。采用橡胶减振器时,为满足浮筏减振装置对其较大的限位力要求,橡胶减振器需具备足够的刚度。限位器的使用相当于对浮筏减振装置附加了额外的刚度,使得浮筏减振装置的整体刚度增大,最终降低浮筏减振装置的整体隔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摩擦式速度型限位装置,能够为浮筏减振装置提供与所需控制速度相匹配的限位力,同时限位装置刚度较低,对浮筏减振装置的整体刚度影响不大,能保证浮筏减振装置的隔振效果和速度控制需求。
一种离心摩擦式速度型限位装置,该装置包括传动组件、限位组件和外壳支架;所示外壳组件为限位组件及传动组件提供安装基础,传动组件将外部设备的运动传递给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将外部的运动转化成与运动速度相匹配的限位摩擦力,并且在速度超过阈值时实现彻底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大锥齿轮、小锥齿轮、齿条、齿轮轴、齿轮轴轴承、齿轮轴轴承支座、中心转轴、中心转轴轴承、中心转轴支座和作用面板,
所述作用面板上焊接有两个圆柱杆穿过外壳端盖与齿条连接,将外来作用力通过齿条传递给齿轮轴,齿轮轴通过齿轮轴轴承和齿轮轴轴承支座安装在外壳支架上,齿轮轴上安装有大锥齿轮,大锥齿轮与中心转轴上的小锥齿轮啮合,将外部输入传递给中心转轴,中心转轴通过中心转轴轴承安装在中心转轴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支架包括底板、外壳圆筒和端盖,所述外壳圆筒的两端分别由底板和端盖进行封闭,外壳圆筒内壁上加工有齿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离心块支架、橡胶块、离心块、弹簧和导向销,两个所述离心块支架分别固定在中心转轴的两端,两个离心块支架之间通过导向销圆周安装离心块,离心块的底部通过弹簧与中心转轴连接,离心块的顶部安装橡胶块;当中心转轴旋转时离心块受离心力沿径向运动使得橡胶块与外壳圆筒之间接触产生摩擦力,当中心转轴转速提高,离心力增大,摩擦阻力随之增大,当转速进一步提高,橡胶块被压缩,离心块上的齿形结构与外壳圆筒内壁上的齿形结构接触彻底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离心块的齿形结构设置在橡胶块的上下两端,与外壳圆筒内壁上的齿形结构匹配;并且离心块上的齿形结构高度低于安装后的橡胶块高度,保证离心块在径向运动后,离心块上安装的橡胶块首先接触外壳圆筒摩擦壁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00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力工具耐压检测的多功能试验小车
- 下一篇:一种出水摇臂式旋转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