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座转盘全自动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14529.1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1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苏立团;戴培海;陈建团;林世栋;李永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安肯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转盘 全自动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座转盘全自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轴承座被广泛运用于转动设备中,作为轴承的支撑构件。轴承座上设置有同心圆孔,所述同心圆孔即为轴承的安装工位。现有技术中,在要求回转精度高、重载或者转速较高的转动设备中,经常需要在同一个轴承座中安装两个甚至更多的轴承以为转轴提供两个或者更多的支撑点,如传动轴较长的螺杆泵轴承箱、大型凉水塔的风机主轴轴承箱等。现有技术中轴承座转盘加工时需加工许多的工位,如四个定位孔就需进行钻孔、倒角等工序、还有中间的轴承孔的加工均是需要多次加工,因而整个轴承座转盘在加工时需在不同的机床上进行,即在一台机床上完成加工后,还需要把工件拆卸再转移到另一台机床上进行装夹、定位,这样多次装夹、定位、搬移,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降低了加工效率,工人劳动强度大,同时由于每次装夹、定位不能保证完全相同,因此也影响了轴承座转盘的加工的精度,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进而使得其与轴配合使用时影响整个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现有的轴承座转盘加工工序多,进而使得其加工设备多,其生产的设备整体占用空间大,增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此,如何有效快速的加工轴承座转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对轴承座转盘进行多工位流水线加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轴承座转盘全自动加工装置。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轴承座转盘全自动加工装置,包括机架、PLC控制器、上料输送机构、卸料箱、端面粗车机构、轴承孔外圆粗车机构、多轴器钻孔机构、多轴器倒角机构、粗铰内孔机构、粗镗内孔机构、精镗内孔机构、内孔油槽镗孔机构、注油孔钻孔机构、注油孔攻牙机构和机器人,所述机架左部和右部分别设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第一旋转工作台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第二旋转工作台,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和第二旋转工作台的台面上沿周沿分别均布设有多个用于夹持轴承座转盘工件的夹持机构,所述上料输送机构设于机架侧边输送待加工的轴承座转盘工件,所述端面粗车机构、轴承孔外圆粗车机构、多轴器钻孔机构和多轴器倒角机构均设于机架上并按顺时针旋转方向依次包围布设于第一旋转工作台外圈上,所述端面粗车机构、轴承孔外圆粗车机构、多轴器钻孔机构和多轴器倒角机构分别可朝第一旋转工作台上的夹持机构夹持的轴承座转盘工件加工地设于机架上,所述端面粗车机构、轴承孔外圆粗车机构、多轴器钻孔机构和多轴器倒角机构按顺时针旋转方向依次对第一旋转工作台上夹持机构夹持的轴承座转盘工件依次进行表面刮平面、内孔外圈刮平面、四个安装孔钻孔以及四个安装孔倒角加工,所述粗铰内孔机构、粗镗内孔机构、精镗内孔机构、内孔油槽镗孔机构、注油孔钻孔机构和注油孔攻牙机构均设于机架上并按逆时针旋转方向依次包围布设于第二旋转工作台外圈上,所述粗铰内孔机构、粗镗内孔机构、精镗内孔机构、内孔油槽镗孔机构、注油孔钻孔机构和注油孔攻牙机构分别可朝第二旋转工作台上的夹持机构夹持的轴承座转盘工件加工地设于机架上,所述粗铰内孔机构、粗镗内孔机构、精镗内孔机构、内孔油槽镗孔机构、注油孔钻孔机构和注油孔攻牙机构按逆时针旋转方向依次对第二旋转工作台上夹持机构夹持的轴承座转盘工件依次进行内孔粗铰孔、内孔粗镗孔、内孔精镗孔、内孔内壁镗油槽、钻注油孔和注油孔攻牙加工,所述机器人设于机架中部用于将上料输送机构上待加工的轴承座转盘夹持送至第一旋转工作台的夹持机构上待加工并将第一旋转工作台加工完成的工件夹持至第二旋转工作台上的夹持机构上待加工还将第二旋转工作台上加工完成的工件夹持至设于机架边上的卸料箱中,所述上料输送机构、第一旋转工作台、第二旋转工作台、各个夹持机构、端面粗车机构、轴承孔外圆粗车机构、多轴器钻孔机构、多轴器倒角机构、粗铰内孔机构、粗镗内孔机构、精镗内孔机构、内孔油槽镗孔机构、注油孔钻孔机构、注油孔攻牙机构和机器人的驱动单元均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器。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于机架上且控制面板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左右两个压块和驱动两个压块朝轴承座转盘工件压紧的气缸。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和第二旋转工作台均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上设置的夹持机构为六个,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上设置的夹持机构为八个。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料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及驱动输送带传输的驱动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安肯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安肯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45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三通配件自动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转盘式分度滑台多工位钻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