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楼宇包裹投递的位置判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69087.0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0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曾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4 | 分类号: | B66B1/14;B66B5/00;B66B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楼宇 包裹 投递 位置 判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楼宇包裹投递的位置判断系统,包括:识别单元、楼层标识、指令接收单元、比较单元、制动单元和轨道控制单元;所述识别单元安装在运输包裹的投递装置上,所述楼层标识安装在输送所述投递装置的主轨道上;投递装置在主轨道上运动;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楼层标识,将识别结果输出给比较单元;所述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投递装置的目的地信息,将所述目的地信息输出给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制动单元和所述轨道控制单元。该方案能准确定位到所述投递装置在楼宇中所处位置,并且能控制投递装置准确到达目的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构造简单,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楼宇系统,特别是一种基于楼宇包裹投递的位置判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供,电子商务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同时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高效、快捷已经成为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代名词,给予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现有的写字楼、商务中心等高层楼宇,聚集了大多数白领阶层,人员密集电梯缺乏问题严重,同时日常的快递、包裹、外卖等需求量旺盛。而现有高端写字楼或商务中心,是不允许快递人员进入办公区或进入楼宇中,使得送货方式普遍采用两种实现:一是在楼宇或写字楼的底层安装智能快递柜,如速递易等设置,送货人员将快递或包裹置于该智能快递柜,由智能快递柜通知收货人前往提取,收货人需要亲自下楼至智能快递柜,因电梯缺乏在上下楼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二是送货人员在楼宇或写字楼的底层,通知收货人前往收取,同理,收货人也需要亲自下楼耗费大量的时间。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自动送货机器人等得以飞速发展,但是现有的自动送货机器人仍然是将货物从分流中心送至楼宇的底层,再通知收货人提取,收货人仍然存在下楼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因此如何解决物流最后“100米”的送货入户/入层,避免收货人上下楼而浪费宝贵时间的问题,迫在眉睫。
在立体楼宇中,如何将包裹准确无误的运输到相应楼层,即如何判断送货装置到达位置是目的地楼层,是解决楼宇包裹投递的首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准确判断包裹装盛装置是否到达运输目的地楼层的系统,在此基础上,还提供了若干相应运输轨道的方案,供不同场景使用。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供了装盛装置到达目的地后的进一步操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楼宇包裹投递的位置判断系统,包括:识别单元和楼层标识;所述识别单元安装在运输包裹的投递装置上,所述楼层标识安装在输送所述投递装置的主轨道上;所述系统还包括:指令接收单元、比较单元、制动单元和轨道控制单元;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楼层标识,将识别结果输出给比较单元;所述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投递装置的目的地信息,将所述目的地信息输出给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制动单元和所述轨道控制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比较单元在接收的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和指令接收单元传输的目的地信息包含的目的地相同时,向所述制动单元发送制动信号,向所述轨道控制单元发送轨道变换信号。
本系统运行原理为:指令接收单元接收到目的地信息,将目的地信息传输给对比单元;投递装置根据目的地信息将包裹运输到对应的目的地,过程中,通过识别单元识别主轨道上的楼层标识,从识别结果中获取楼层标识对应的楼层,实现定位,识别单元将定位传输给对比单元;对比单元对比所述定位和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当对别结果为投递装置的定位在目的地时,向制动单元发送制动信号,向轨道控制单元发送轨道变换信号。制动单元接收到制动信号后,制动投递装置;轨道控制单元接收到轨道变换信号后,执行变轨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楼层标识设置于所述主轨道上,楼宇的每两个楼层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69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胶制品内倒扣出模的多自由度连接机构
- 下一篇:抗紫外线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