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毫米波雷达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80916.5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4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卫;宋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令卫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6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毫米波 雷达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毫米波雷达的控制系统,属于校验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毫米波雷达起着汽车“眼睛”的作用,用于测量从雷达到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角度和速度,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而汽车毫米波雷达在生产过程要经历上料、组装、定位、校验、信息录入、下料等过程。各个过程基本都是独立完成,并且尤为重要的校验过程多采用人工校验,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受到极大的限制。并且出现质量问题,反馈效率慢,同一问题导致废品率高的现象严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机械替代人工并且全过程实现协同配合的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毫米波雷达的控制系统,使用了PLC服务器,通过大量数据的实时交换和分享,最终实现多设备协同工作,完成更加复杂多遍的自动化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毫米波雷达的控制系统,包括输送带、汽车毫米波雷达和PLC服务器,汽车毫米波雷达位于输送带上,还包括双目视觉检测装置、抓取机械手、检测箱、微波电路综合测试仪、卸载机械手和PLC服务器,汽车毫米波雷达表面粘贴有标识单元,双目视觉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标识单元信息传递给PLC服务器,对每一个经过的汽车毫米波雷达进行定位;抓取机械手将经过定位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抓取到检测箱内,检测箱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汽车毫米波雷达是否正常工作的微波电路综合测试仪,当汽车毫米波雷达放置入检测箱时,微波电路综合测试仪的接头与汽车毫米波雷达正好对接;微波电路综合测试仪将检测结果传输给PLC服务器,PLC服务器根据检测结果与识别单元对应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检测人员;卸载机械手将汽车毫米波雷达从检测箱内抓取到输送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双目视觉检测装置位于输送带上方,实时监测输送带上的汽车毫米波雷达,并将拍摄的汽车毫米波雷达上的标识单元图像通过内置的处理单元进行分析,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PLC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单元存储的生产信息具有唯一性,每个汽车毫米波雷达上的标识单元各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箱采用带有吊耳的箱体,内置的微波电路综合测试仪提前位置放置 完毕,留有的接口位置固定,抓取机械手放置的汽车毫米波雷达下落角度唯一,两者正好对接,检测工作在对接时开始。
进一步地,所述PLC服务器分别与输送带、双目视觉检测装置、抓取机械手、检测箱、微波电路综合测试仪、卸载机械手和检测人员电脑端相连。
进一步地,传输带两侧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控制抓取机械手和卸载机械手的抓取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毫米波雷达的控制系统,由于PLC服务器使用标准网线作为通信介质,使得线缆有了统一的标准,极大降低了通信过程中信号的衰减,此外PLC服务器使用了更加严密的通信协议,保证了数据交换的稳定性和实时性,最终打破原先非PLC服务器对通信数量的限制。使用抓取机械手代替人工自动向定位设备中放入初步组装的雷达,在完成定位操作后又由机械手放到传送带上完成下一步测试的工作,进而一步完成雷达的生产和测试的整个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各个工位的设备之间实现数据快速交换与共享,而且每个工位自身设备之间也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交换与共享,从而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大量的实时的数据交换使得所有的单体设备可以协同工作,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汽车毫米雷达生产线的全自动生产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连接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输送带;2、汽车毫米波雷达;3、标识单元;4、双目视觉检测装置;5、抓取机械手;6、检测箱;7、微波电路综合测试仪;8、卸载机械手;9、PLC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令卫,未经孔令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809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