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前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2018.1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8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焜村;王骏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顺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2 | 分类号: | B62K21/02;B62K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許榮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前叉 | ||
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包含转向立管、叉冠件、叉脚单元及两个阻尼单元。叉冠件连接于转向立管。叉脚单元连接于叉冠件,并包括两个互相间隔的内杆件组、两个分别能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内杆件组外的外管件、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外管件的叉端件,及连接于外管件间的叉桥件。每一个外管件具有外管空间。每一个内杆件组具有多个连接于叉冠件的内杆件、连接于内杆件且位于外管空间的内杆底座,及连接于内杆底座且位于外管空间的副管件。每一个副管件具有副管空间。阻尼单元分别设置于外管空间及副管空间。借由每一个内杆件组有多个内杆件设计,可在不增加重量的条件下,提升每一个内杆件组的抗弯折变形及抗扭转的强度而不易断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避震前叉。
背景技术
现今的自行车在设计时为了增加骑乘者的踩踏效率,多以轻量化为主要考虑,因此,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也多会针对避震前叉进行轻量化设计。目前,要将自行车的避震前叉轻量化,最常见的作法就是减少中空管件的管壁厚度。
然而,减少一个避震前叉的管壁厚度虽然能有效减轻重量,却也使该避震前叉的中空管件的抗弯折变形及抗扭转的强度随着厚度减少而降低,导致管件的管壁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强度疲劳而产生裂隙,甚至直接断裂,对骑乘安全性有莫大的疑虑。
其中,由于该避震前叉的两个内管作为自行车前轮与自行车车架间的连结件,于行车时所承受的扭力、剪力与弯矩是整个避震前叉中最为强劲的,若减少内管的管壁厚度将使行车时内管断裂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原本由单一个管件构成的各内管替换为以多个杆件组成的内杆件组的自行车避震前叉,使该自行车避震前叉能在不增加前叉整体重量的条件下提升避震器内管的抗弯折变形及抗扭转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前叉供前轮设置,并包含转向立管、叉冠件、叉脚单元及两个阻尼单元。
所述转向立管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叉冠件连接于所述转向立管的一端。
所述叉脚单元连接于所述叉冠件且相反于所述转向立管,并包括两个连接于所述叉冠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上互相间隔的内杆件组、两个分别能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内杆件组外且相反于所述叉冠件的外管件、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外管件且相反于所述内杆件组并供所述前轮设置的叉端件,及连接于所述外管件间且相反于所述叉端件的叉桥件。
每一个外管件具有供各自的所述内杆件组能滑动的设置的外管空间。
每一个内杆件组具有多个连接于所述叉冠件且彼此互相间隔的内杆件、连接于所述内杆件且相反于所述叉冠件并位于各自的所述外管空间的内杆底座,及连接于所述内杆底座且相反于所述内杆件并位于所述外管空间的副管件。每一个副管件具有副管空间。
所述阻尼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管空间及所述副管空间,并用来增加所述外管件相对于所述内杆件组滑动时的阻尼力。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前叉,每一个内杆件组具有两个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成角度的第三方向上互相间隔的内杆件。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前叉,每一个内杆件组具有三个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成角度的第三方向上互相间隔的内杆件。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前叉,每一个内杆件是实心杆件。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前叉,每一个内杆件是空心管件。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前叉,每一个内杆件的材质是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避震前叉,每一个内杆件的材质是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顺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武顺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2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垂直管线矿浆流体浓度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进水式旋转滤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