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板自动折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2553.3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3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景余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311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折弯 | ||
1.一种软板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上固设工作台(20),在工作台(20)的上方固设有支撑架(30),所述支撑架(30)活动连接压头组,所述压头组能够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组相对于支撑架进行上下运动,所述工作台(20)上设有用于放置样品(70)的样品区(40)、第一折弯区(50)和第二折弯区(60),所述样品通过定位装置固定于样品区(40),所述样品(70)设有第一折弯部(71)和第二折弯部(72),所述第一折弯区(50)设有与第一摆动气缸(51)连接的第一旋转臂(52),所述第二折弯区(60)设有与第二摆动气缸(61)连接的第二旋转臂(62),将样品置于样品区时,所述第一折弯部(71)位于第一旋转臂(52)上并通过定位装置固定,所述第二折弯部(72)位于第二旋转臂(62)上并通过定位装置固定,所述第一旋转臂在第一摆动气缸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折弯部(71)旋转使之折弯至第一预定折弯角度,所述第二旋转臂在第二摆动气缸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折弯部(72)旋转使之折弯至第二预定折弯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板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组位于样品的正上方,所述压头组包括第一压头(31)和第二压头(32),所述第一压头(31)用于压住折弯后的第一折弯部(71),所述第二压头(32)用于压住折弯前样品上第一折弯部附近的非折弯部(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板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区(60)还设有折弯顶出杆(65),所述样品(70)还设有第三折弯部(73),所述压头组还包括第三压头(33),当将样品固定于工作台(20)时,所述第三折弯部(73)刚好覆盖于折弯顶出杆(65),所述第三压头(33)能够向下运动压住第三折弯部(73)的折弯线,所述折弯顶出杆(65)能够将第三折弯部(73)向上顶出至第三预定折弯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板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0)上设有凹槽,所述折弯顶出杆(65)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并容置于凹槽内,运行前,折弯顶出杆(65)位于工作台的下方,运行时,折弯顶出杆(65)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上运动并凸出于工作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板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区(50)设有第一压针(53),所述第二折弯区设有第二压针(63),准备折弯时,所述第一压针能够刚好压住第一折弯部(71)的折弯线,所述第二压针能够刚好压住第二折弯部(72)的折弯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板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针(53)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55),所述第一折弯区(50)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滑块(55)位于第一容置槽内并能够在第一容置槽能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压针(63)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66),所述第二折弯区(60)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滑块(66)位于第二容置槽内并能够在第二容置槽能上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板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区(50)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一定位销钉(54),所述第一旋转臂(52)外侧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一旋转臂(52)旋转前,左侧的第一定位销钉刚好卡制于第一定位槽内,当第一旋转臂(52)旋转180°后,右侧的第一定位销钉刚好卡制于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折弯区(60)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二定位销钉(64),所述第二旋转臂(62)外侧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二旋转臂(62)旋转前,左侧的第二定位销钉刚好卡制于第二定位槽内,当第二旋转臂(62)旋转180°后,右侧的第二定位销钉刚好卡制于第二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板自动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吸盘(41)以及分别位于吸盘两侧的固定定位块(42)和活动定位块(43),所述活动定位块(43)能够推动样品(70)抵紧于固定定位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25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