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板自动折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2553.3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3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景余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311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软板自动折弯机。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又称“软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柔性电路提供优良的电性能,能满足更小型和更高密度安装的设计需要,也有助于减少组装工序和增强可靠性。柔性电路板是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和移动要求的惟一解决方法。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以承受数百万次的动态弯曲而不损坏导线,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柔性电路板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
目前,主要采用手工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对折的方式,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折出一个印子,从而实现折弯的效果。或者手执柔性印刷电路板,利用镊子翻转柔性印刷电路板使其被对折,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折出一个印子,从而实现折弯的效果。然而,直接用手折弯时,难以控制力度的大小,对折弯半径、折弯位置等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致使其生产效率低下且产品的一致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板自动折弯机,该折弯机能够对软板自动折弯,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保证了折弯后产品相关尺寸的高重复性,且加工后产品相关参数稳定性和准确率高达100%。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板自动折弯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设工作台,在工作台的上方固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活动连接压头组,所述压头组能够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组相对于支撑架进行上下运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样品区、第一折弯区和第二折弯区,所述样品通过定位装置固定于样品区,所述样品设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区设有与第一摆动气缸连接的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折弯区设有与第二摆动气缸连接的第二旋转臂,将样品置于样品区时,所述第一折弯部位于第一旋转臂上并通过定位装置固定,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第二旋转臂上并通过定位装置固定,所述第一旋转臂在第一摆动气缸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折弯部旋转使之折弯至第一预定折弯角度,所述第二旋转臂在第二摆动气缸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折弯部旋转使之折弯至第二预定折弯角度。
优选地,所述压头组位于样品的正上方,所述压头组包括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所述第一压头用于压住折弯后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压头用于压住折弯前样品上第一折弯部附近的非折弯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折弯区还设有折弯顶出杆,所述样品还设有第三折弯部,所述压头组还包括第三压头,当将样品固定于工作台时,所述第三折弯部刚好覆盖于折弯顶出杆,所述第三压头能够向下运动压住第三折弯部的折弯线,所述折弯顶出杆能够将第三折弯部向上顶出至第三预定折弯角度。
优选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凹槽,所述折弯顶出杆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并容置于凹槽内,运行前,折弯顶出杆位于工作台的下方,运行时,折弯顶出杆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上运动并凸出于工作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区设有第一压针,所述第二折弯区设有第二压针,准备折弯时,所述第一压针能够刚好压住第一折弯部的折弯线,所述第二压针能够刚好压住第二折弯部的折弯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针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折弯区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滑块位于第一容置槽内并能够在第一容置槽能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压针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折弯区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容置槽内并能够在第二容置槽能上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区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一定位销钉,所述第一旋转臂外侧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一旋转臂旋转前,左侧的第一定位销钉刚好卡制于第一定位槽内,当第一旋转臂旋转180°后,右侧的第一定位销钉刚好卡制于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折弯区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二定位销钉,所述第二旋转臂外侧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二旋转臂旋转前,左侧的第二定位销钉刚好卡制于第二定位槽内,当第二旋转臂旋转180°后,右侧的第二定位销钉刚好卡制于第二定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吸盘以及分别位于吸盘两侧的固定定位块和活动定位块,所述活动定位块能够推动样品抵紧于固定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2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