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极耳连接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6714.2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0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军;毛永志;李晓冬;张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1022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极耳 连接板 板状结构 极耳 安装固定孔 铜铝复合 穿出孔 适配 螺栓固定方式 异种材料焊接 本实用新型 焊接定位孔 单体电池 电池连接 工艺过程 焊接方式 接线端子 连接成组 区域形成 人工成本 有效解决 左右两侧 导流区 穿出 电芯 紧固 平铺 阻抗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极耳连接板,其整体为板状结构,在板状结构上设置有安装固定孔、极耳穿出孔和焊接定位孔;板状结构的除以上各孔的其他区域形成导流区;电池极耳连接板材料为铜铝复合材,电池极耳连接板平铺适配设置在电池极耳上,的安装固定孔适配设置在连接板左右两侧,极耳穿出孔用于穿出电池极耳。本实用新型选用铜铝复合电池连接板材,能有效解决异种材料焊接中存在的问题;以焊接方式进行多个电芯间的连接,克服了螺栓固定方式中的缺点;安装固既可以安装紧固极耳连接板又可以安装采集线接线端子。实现了单体电池在连接成组过程中工艺过程简单,人工成本低,效率高,连接阻抗小,结构合理、可靠性高和安全性好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耳连接板,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连接板。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电池成组的方式一直是各大电池生产商所关心的话题。传统上电池模块成组过程中,电池极耳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此种方式,需大量固定螺栓,进而导致电池成组后比能量低;螺栓固定后连接阻抗大,对电池监测设备产生干扰;散热效果差,导致电芯充放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传出,从而,电芯一致性差;需大量固定螺栓,也导致人工成本高及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汽车一种电池极耳连接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成组的方式,比能量低,数据监测不准确,散热效果不理想,电芯一致性差,人工成本高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达到了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极耳连接板,其整体为板状结构,在所述板状结构上设置有安装固定孔、极耳穿出孔和焊接定位孔;所述板状结构的除以上各孔的其他区域形成导流区;
所述电池极耳连接板材料为铜铝复合材,所述电池极耳连接板平铺适配设置在电池极耳上,用于连接多个电芯正负极的电池极耳;所述的导流区宽度根据电池电芯宽度适配设置,长度根据电芯厚度以及串并联数适配调整;所述的安装固定孔适配设置在连接板左右两侧,用于安装紧固极耳连接板以及采集线接线端子;所述极耳穿出孔用于穿出电池极耳,并且穿出的电池极耳部分折弯后与电池极耳连接板焊接;所述的焊接定位孔,用于焊接定位,以便通过焊接方式将折弯部分的电池极耳与电池极耳连接板焊接固定。
所述铜铝复合材为铜基覆铝板或者为铝基覆铜板,其覆层厚度≥0.5mm。
所述铜铝复合材为铜基覆铝板,包括铜基板,在铜基板一部分外侧面的覆铝,为覆铝侧,另一侧为铜侧;覆铝侧用于与电芯正极极耳焊接;铜侧用于与电芯负极极耳焊接。
所述的电池极耳连接板厚度为2-4mm。
所述的导流区中,铜铝区域分界线将导流区一分为二,表面为铜侧用于与电芯负极极耳焊接,表面为铝侧用于与电芯正极极耳焊接。
所述的安装固定孔孔径约为φ4-φ6mm,与安装固定孔适配设置的OT型接线端子,通过紧固螺栓与极耳连接板压紧贴合,用于实现采集电压,电流等电性能数据。
所述的极耳穿出孔为长腰孔,该长腰孔的长度、宽度根据电池极耳尺寸适配设置,且对称分布在铜铝区域分界线两侧,数量根据电池串并数适配设置。
所述的焊接定位孔,孔径约为φ3-4mm。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利用铜铝复合板材,在其上适配设置导流区、安装固定孔、极耳穿出孔、焊接定位孔,大幅减少固定螺栓用量,实现电池成组后高比能量,数据监测准确,生产效率高的有益效果,且通过此种复合材料,有效规避了异种材料焊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6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膜横拉机防脱夹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三并支架电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