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天线、无线接入点和列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5456.4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2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蓝培;徐中亮;陈洪波;简强;耿育锋;王振威;博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48;H01Q1/50;H01Q9/38;H01Q21/00;H01Q21/06;H04W8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冬梅 |
地址: | 1001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极子天线 双向天线 金属底板 馈线 无线接入点 馈电网络 馈电点 微带线 列车控制系统 穿过 本实用新型 同轴连接器 安装状态 便于维修 垂直轨道 基层连接 依次排列 轴连接器 单极子 堆叠 紧凑 基层 轨道 | ||
1.双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天线(10)被设置为能够安装在轨道系统的轨道床(20)上,包括:偶数个单极子天线(11)、一金属底板(12)、一介质基层(13)、一微带线馈电网络(14)、一同轴连接器(15),其中,
所述金属底板(12)、所述介质基层(13)和所述微带线馈电网络(14)由所述双向天线(10)安装状态时的上方至下方依次排列堆叠;
所述金属底板(12)开设有供所述偶数个单极子天线(11)穿过的孔,以使所述金属底板(12)与所述偶数个单极子分离;
所述微带线馈电网络(14)具有馈线(16),所述馈线(16)的第一馈电点(161)连接所述偶数个单极子天线(11);
所述偶数个单极子天线(11)在垂直轨道床的方向上阵列,并且,所述偶数个单极子天线(11)穿过所述介质基层(13)连接到所述馈线(16)的第一馈电点(161);
所述馈线(16)的第二馈电点(162)连接所述同轴连接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线馈电网络(14)包括多个功分器或合成器,用于将所述同轴连接器(15)的射频信号等相位分解至所述偶数个单极子天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介质填充层(17),所述介质填充层(17)覆设于所述金属底板(12)上,所述偶数个单极子天线(11)埋设于所述介质填充层(17)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极子天线(11)为四分之一波长单极子天线(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天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数个单极子天线(11)之间的间距为波长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壳体(18),所述壳体(18)包围所述偶数个单极子天线(11)、所金属底板(12)、所述介质基层(13)、所述微带线馈电网络(14)和所述同轴连接器(15),形成一体的所述双向天线(10),且所述壳体(18)具有安装部,用于安装在所述轨道床(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的底部与所述微带线馈电网络(14)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8)的底部与所述微带线馈电网络(14)之间填充有介电材料。
9.无线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点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天线(10)。
10.列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接入点、信号与控制系统、骨干网,所无线接入点沿轨道布置,所述信号与控制系统通过所述骨干网以及连接在所述骨干网上的无线接入点与列车进行通信,以控制列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54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