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6936.0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5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龚佩毅;汤友福;余佳磊;龚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欣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7/06 | 分类号: | G01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接触 轨道交通 隧道 限界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安全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的施工控制、竣工验收、第三方评估、运营管理与线路维护等一系列工作过程中,都需要轨道交通“限界”这个重要指标。为保证车辆安全平稳运行,在长期的运营管理与线路维护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轨道交通限界进行检测,限界检测在轨道交通运输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有的轨道交通限界检测设备多为接触式,如大型机械框架式,其检测效率较低、检测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而且运输的便携性较差;也有的利用激光扫描原理进行隧道限界的检测,而对于激光扫描形式的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对检测环境要求较高、性价比较低、市场前景较弱等缺点;也有的是搭载在大型轨检车上的非接触式检测设备,也存在调度困难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包括激光器安装支架、前走行机构、中梁连接装置、后走行机构、相机支架、调节云台、工业摄像机、推行把手和工业笔记本;所述激光器安装支架的前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前端面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结构光激光器;所述激光器安装支架的左端与中梁连接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中梁连接装置的前端与前走行机构中部铰接;所述中梁连接装置的后端与后走行机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前走行机构和后走行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后走行机构的左右两端底部设有走行轮支架,走行轮支架上安装有带轮缘的走行轮;所述工业摄像机通过调节云台固定在相机支架上,所述相机支架固定在后走行机构上,且相机支架与中梁连接装置处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工业笔记本固定安装在推行把手上端,所述推行把手下端固定在后走行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梁连接装置由铰链装置、三角连接件和中梁连接杆组成;所述中梁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链装置与前走行机构中部铰接;所述中梁连接杆的后端通过三角连接件与后走行机构中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电源装置、倾角传感器和里程编码器,所述里程编码器通过联轴器与后走行机构上的一个走行轮的轮轴相连;所述倾角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梁连接装置上;所述电源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梁连接装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安装板的前端面上通过夹具固定安装有三个结构光激光器,相邻结构光激光器之间成锐角,中部的结构光激光器发射方向向上,两端的结构光激光器对称设于中部的结构光激光器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走行机构和后走行机构底部的走行轮均向左偏移一定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安装板上设有弧形调节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一个人即可操作检测;采用机器视觉测量技术,搭载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以及轮速编码器,实现隧道横断面轮廓的测量,满足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中多阶段多时期的全线隧道限界连续、非接触检测要求,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给出高质量的隧道限界综合测量结果,及时掌握隧道结构状态,确保轨道交通线路运输安全,满足了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的左视图。
图4为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中激光器安装支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便携非接触式轨道交通隧道限界检测系统中后走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结构光激光器;2、激光器安装支架;3、前走行机构;4、中梁连接装置;5、电源装置;6、倾角传感器;7、后走行机构;701、走行轮;702、联轴器;703、走行轮支架;8、里程编码器;9、相机支架;10、调节云台;11、工业摄像机;12、推行把手;13、工业笔记本;14、弧形调节孔;15、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欣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欣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69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