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旋翼无人机整机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4873.3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8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韩猛;周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旋翼 无人机 整机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整机试验装置,包括:上工装及下工装,在上工装和下工装之间,安装已拆除螺旋桨部件的多旋翼无人机;通过控制试验机,实现对多旋翼无人机的相关试验。同时,实现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多个旋翼部件同步加载,以及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支撑架的相对自由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可以有效避免自身对多旋翼无人机刚度性能影响,降低试验装置对多旋翼无人机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及相关机械技术领域,尤其针对多旋翼无人机整机刚度试验、整机强度试验、整机疲劳试验等相关整机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多旋翼无人机,其优良的垂直起降性能和悬停功能,以及具备可靠性稳定和操纵性简单等优点,在航空摄影、农业植保和警用巡查等领域广泛应用。
同时,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多旋翼无人机的研发设计参数要求不同,对整机性能的试验测试是检验研发设计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进行整机力学性能测试,将直接决定多旋翼无人机的承载能力等重要参数设计是否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多旋翼无人机的整机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还没有统一的规范。一般对多旋翼无人机各零部件所选材料进行性能试验,或对局部零部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完成相关力学参数的检验和采集工作,而对整机性能的试验较少。一方面,多旋翼无人机整机试验装置设计匮乏,另一方面,多旋翼无人机整机试验方法相关文献资料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整机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旋翼无人机的试验装置多数仅能对各零部件所选材料进行性能试验,及局部零部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整机试验装置,包括:上工装及下工装,在上工装和下工装之间,安装已拆除螺旋桨部件的多旋翼无人机;
所述上工装包含上夹头、定位盘、上加载盘、加载块,其中,上夹头通过试验机上端头进行夹紧,上夹头与定位盘连接;所述定位盘为圆盘,设有多个沉孔,通过螺栓将定位盘与上加载盘进行连接;所述上加载盘上设有多个螺栓孔,用以与定位盘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在所述螺栓孔外部设有多组定位孔,用以通过螺栓将上加载盘与加载块连接;所述加载块为L型,设有通孔,通过该通孔与上加载盘相连接,加载块底部设有圆球,用以安装在无人机的电机座内部孔中;
所述下工装包含下夹头、下加载盘、耳板,所述下夹头通过试验机下端头进行夹紧,下夹头与下加载盘连接;所述下加载盘设有多组椭圆孔,用于安装耳板;所述耳板中部为半圆形凹槽,两端为平板,在两端平板处设有通孔,耳板通过螺栓和螺帽将无人机的起落架固定在下加载盘上,所述耳板中部半圆形凹槽安放无人机起落架。
优选地,所述上夹头、下夹头均为矩形板。
优选地,所述沉孔数量与螺栓孔数量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沉孔数量与螺栓孔数量均为4个。
优选地,所述上夹头与定位盘设计成一个整体,或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定位孔为6组,每组两个,所述加载块为6个。
优选地,所述下夹头与下加载盘设计成一个整体,或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椭圆孔为4组,每组2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整机试验装置,可实现多旋翼无人机多轴同步加载,解决多旋翼无人机多轴协调加载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可实现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支撑架的相对自由变形,以与多旋翼无人机实际飞行过程中的各部件变形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48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